资源简介 《《南亚》教案设计》【教学目的】一、了解南亚的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二、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三、了解南亚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四、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重点】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教具准备】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示意图、亚洲地形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谈话法、自学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有谁能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的?(学生可能不知道)教师指“亚洲地形图”讲述: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经600多部。古代的天竺就在现在的印度,在南亚地区。(讲授新课)一、南亚的国家[读图]学生阅读“南亚政区图”。[提问]①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②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③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临海国家、岛屿国家?哪些国家同我国相邻?[回答]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阅读]学生阅读“悠久的历史”课文。[小结]南亚大部分位于北纬10°—30°之间,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南亚共有八个国家。其中尼泊尔、锡金、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同我国相邻。南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16世纪以后逐渐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先后独立。二、地形和河流1.三大地形区[讲解]教师指“南亚地形图”讲解“南亚次大陆”的含义,明确“南亚次大陆”与“南亚”这两个名同含义不同。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而“南亚”则是由南亚大陆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读图]学生阅读“南亚地形图”。[思考题]①南亚可分为哪三大地形区?②三大地形区各有何特征?[讨论]学生读图思考并互相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疑。[小结]教师边绘“南亚地形”黑板略图,边总结归纳:北部——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2.两大河流[读图]学生阅读“南亚地形图”。[提问]中部平原主要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这两条大河的发源地和河口各在哪里?[回答]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小结]教师边在“南亚地形”黑板略图上绘出两大河流,边总结归纳: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复习巩固)按板书内容,要学生简要回忆所学内容,指图说出南亚的国家、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三、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1.热带季风气候特点[读图]学生读“南亚地形图”。[思考]学生读图思考:根据南亚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分析南亚多属热带的原因。教师巡回辅导。[小结]南亚多属热带,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另外与喜马拉雅山阻挡北方冷气流有关。[小结]孟买全年高温,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6月—9月多雨,10月一次年5月少雨。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孟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内,从孟买气温降水图中,可反映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读图]学生阅读“南亚一、七月风向图”。[思考]学生读图思考:①南亚一、七月各是什么风向?风是从哪里吹向哪里?②哪个风向的季风给南亚带来大量降水?为什么? 2.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阅读]学生阅读“南亚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一段课文,并参看“南亚地形图”以及第二节中“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南亚哪些地区降水多?哪些地区降水少?为什么?[回答]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小结]南亚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为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极其丰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南亚西北部降水稀少,加上植被遭到破坏,形成塔尔沙漠。3.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阅读]学生阅读“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有重要影响”一段课文。[思考]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有哪些影响?教师巡回辅导、解疑。[小结]教师列表总结归纳: 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各地降水相差很大,东北部乞拉朋齐,降水量为丰富;西北部塔尔沙漠,降水稀少。西南季风强弱和来得早迟,对南亚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布置作业)(略) 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一、南亚的国家 二、地形和河流三、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1.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2.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3.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