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南亚一、教材依据湘教版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二节《南亚》二、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活力。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南亚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二)教材分析南亚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因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将南亚与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南亚相对于亚欧大陆其它地区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本节教材包括“位置与国家”、“一年分三季”、“人口与经济”、“宗教与社会”等内容。(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节“东南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了解了一些区域知识,初步培养起来对世界区域的兴趣。这些知识、方法和兴趣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对于相关的知识要促使学生不断巩固,用这些已有知识作为掌握新知识的突破口。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指出南亚的国家。2.说出南亚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二)过程与方法1、发挥小组优势,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并归纳总结。2、通过读图、填图,增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南亚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分析,使学生对对立统一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 对比法 综合法五、教学重点1、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六、教学难点如何识别南亚地形剖面图。七、教学准备课件的制作,布置查找有关南亚的资料 学生分组(6人一组并编号)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泰姬陵景观图片。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建筑?从建筑风格来看,它与什么宗教有关?这就是印度带有伊斯兰教风格的著名建筑——泰姬陵。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个神奇的地方。【导学释疑】一、位置与国家: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观察P40页图7-11,自主完成“导学释疑:一 ”:然后出示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空白图学生上讲台来指出南亚主要国家的位置。(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1、南亚大部分位于北纬____与____之间。处于亚洲南部___________中、西段与________之间,东濒_________、西滨________;包括_________及周围的岛屿。2、南亚共有7个国家。印度半岛上有5个国家其内陆有两国:______、_____;临海有三国:_____、_____、______;与我国相邻有四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上有两国:_________和________。3、引导学生阅读P41页“南亚次大陆”材料,教师说明“南亚次大陆”与“南亚”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4、歌诀记忆南亚的位置和国家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穿,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尼不,临海孟印巴。二、三大地形区:学生观察教材P41页图7-12,自主完成“导学释疑:二 ”,然后出示南亚地形空白图学生上讲台来指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1、北部:地形是 ,具体地形区 山脉;2、中部:地形是 ,具体地形区 、 平原;3、南部:地形是 ,具体地形区 高原,高原位于 半岛,地势是 ,判断依据是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页“绘制地形剖面图”材料并对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加以指导。最后让学生读图7-13,沿78°E线南亚地形剖面图,归纳出南亚的地形特征:北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低缓的高原。三、两大河流学生读P41页图7-12,自主完成“导学释疑:三 ”:然后出示南亚空白地形图学生上讲台来指出印度河和恒河。(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1、填表对比两条河流:河流名称 发源地 流经的国家 注入的海洋印度河恒河2、巴基斯坦的主要灌溉水源是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是 。讨论:南亚的地形与河流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指导,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南亚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地区,为什么世界古代文明最先在这个地区兴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课堂小结】[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或多或少有所收获,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个人回答、然后课件展示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 南亚“一、二、三”记南亚“一” 一块大陆——南亚次大陆两大河流 ——印度河、恒河两大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二” 两个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两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三”三大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课堂检测】 读“南亚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是________平原,它是由________河冲积而成的,主要位于________(国家)境内。(2)图中B处是________平原,位于________(国家)境内。(3)A、B组成的中部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地肥沃,是南亚主要的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4)C处是________高原,该高原的地势由________向________倾斜,图中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泰姬陵》景观图片加以问题猜想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整体的认识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等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就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活动、多思考。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教材的部分内容挖的不细,一些内容细节上还需要加强改进。部分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体现在拓展延伸的问题上,这就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