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版本 人教版 班级 初一年级 学科 地理课型 微课 授课时间 10分钟课标要求 用试试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了解了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但建立的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阶段。由于人们无法感受到地球运动,且初一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弱,若要使学生理解且建立清晰的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需直观演示,便于学生理解。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读图、演示、观察等方法分析地球的自转运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重 点难 点 重点: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 学方 法 直观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教 具 AR演示、多媒体教学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浩瀚星空,斗转星移,太阳东升西落,你曾好奇过这些如梦如幻的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吗? 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入手,让学生感觉学习地理有用,同时又教育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2.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说明地球在自转 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讲授新课 一、地球自转的概括及规律1、利用AR演示地球的自转,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2、演示地球自转,变换角度用AR演示,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旋转,设问:在南极上空看,又怎样?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总结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检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AR演示(地球停止转动状态下)昼夜现象,并讲解昼夜现象是个不透明球体昼夜更替现象AR演示地球转动时,昼夜更替现象,明确晨昏线的概念及如何区分晨线与昏线。时间差异展示两组图片:7月22日晚上09:45,新疆克拉玛依市拍摄到的日落的景色;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同时间音乐喷泉,设问:同一天同一时间为什么天黑程度不同?AR演示并讲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并计算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观察出地球上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的早。设问:新闻联播首播19:00,重播21:00是什么原因?讲解:新疆比北京地方时晚两小时左右,为了全国人民的观看,重播设置在21:00。3、太阳的东升西落 通过学生AR观察、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凸显“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小结 小结1、旋转中心:地轴2、周期:1天(约24小时)3、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记忆顺口溜:自西向东绕轴转,一天一圈不停息,东迎日出西日落,昼夜更替时间差。 通过小结梳理所学知识点,并利用顺口溜加强记忆。检测导效 1、概念辨析 辨析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2、习题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