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地形图的判读 授 课日 期教学目标 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2、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教学重点 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教学难点 通过地形图判读山体部位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读图分析 教 具 地图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同学们肯定看过很多抗战的影视剧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就会出现军官在一个全是线条的地图上指指点点,说这里高,那里地,哪里可以夹击敌人他们是怎么判断出来的,难道是有神相助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帮助他们的人是谁?等高线地形图指导学生读课文找出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将课本P24图1.35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计算海拔、相对高度知道大家读P24图1.34和小字阅读材料,知道我国海平面由来知道了海拔高度以后,现在我们找到几个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依次方式我们可以根据海拔的差异在地图上形成很多这种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并在这些线上标注相应的海拔高度,请阅读课文给这种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命名同学们看到书上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图中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有差异?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地表是均匀分布的吗?不是均匀分布的,这样等高线就不可能均匀分布,那么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跟什么地理因素有关?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同时,根据等高线延伸趋势还能看出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我们除了突出地表的地表形态,还有凹陷下去的大洋,那么大洋里的海拔怎么表示呢? 学生议论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学生在课本上找到海拔含义: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并计算黑板上的板图的相对高度和海拔。甲:海拔1500m乙:海拔500m甲乙的相对高度:1000m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异叫做等高距不是坡度有关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活动题3 利用游戏找茬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回忆旧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加强知识的记忆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2、相对高度3、等高线4、坡度和等高线疏密关系5、山体部位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