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一)单位 班级 初一年级 教师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重 点难 点 重点: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难点:实例解释时差现象。教 学方 法 直观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讨论等为主的教学方法。教 具 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定向导趣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学生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积极思考。 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入手,让学生感觉学习地理有用,同时又教育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自学导疑 找一个学生到讲台前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2、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什么?3、什么是地球的自转?4、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①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②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通过学生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讨论、总结,既增强了学习的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群学导思 1、组织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教师可启发学生坐火车或汽车的时候,当车行驶很平稳,又不看车外只看车内时的体验得出结论。(由于我们也随着地球转动,因而并不感觉到地球在运动)2、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演示,两人一组,一人代表地球,一人代表太阳,叫若干组上讲台演示地球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大家观察、评判,看哪一组演示的好。并纠正演示中出现的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第一自然段,并把得出的结论填入表格中。学生演示的基础上,观察思考:地球无论是自转,还是公转的过程中的姿势是直立着身子转呢?还是倾斜着身子转呢?地轴在空间指向的方向改变不改变?(倾斜着转,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继而得出结论:地球转动的特点是地轴倾斜,空间指向不变。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地理规律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凸显“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课程理念。质疑导法 找几个学生到讲台前摆放地球仪,并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其他同学注意其观察摆放的是否正确,演示公转是否正确,并帮助其改正。 摆放地球仪时,要注意地轴要指向北极星附近;演示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不变。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放地球仪和演示地球公转,使其对地球公转特征进一步记忆和理解。检测导效 1、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是( D )A.昼夜现象 B.季节变化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D.昼夜更替现象2、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B )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3、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错误的是( D )A.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4、思考: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为什么会出现一定的时间差异?作业设计 通过查资料或上网等方式,搜集能够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板书设计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形式中心方向周期转动特点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地轴倾斜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指向不变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朝向太阳的半球——昼 背向太阳的半球——夜学案导引:一、我能行(基础知识梳理)1、地球绕着 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小时,也就是一天。3、由于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 ,未被照亮的半球是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 。地球上的不同地方,时间存在着 。4、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 ,公转一周的周期是 。二、大显身手(思维拓展)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东面的地点总是比西面的地点 (早或晚)见到太阳,因此,东面的时刻总是比西面的时刻要 (早或晚)。三、回归生活(应用训练)我国幅员辽阔,东西跨经度广,最东端和最西端相差5个小时。当我国最东端的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时,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上是什么景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抽象,时空变化比较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本教学设计力求降低难度,少讲原理,多讲现象,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和产生的现象。本设计力求直观生动,注意发挥教具的演示作用,同时重视学生的参予,创设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整个过程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