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一:科 目 地理 课 题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传)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观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学情分析 1、学生刚接触空间的地理知识,还没形成空间概念,本节中地球的自转现象,主要是以图表的形式来突现,难点内容,是地理内在的规律性的知识,则以动画的形式来解决。2、由于难点内容较多,需要教师讲解的地方不少,所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比较少,要求学生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教学重点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二)实例解释时差现象。难 点 (一)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二)实例解释时差现象。教法学法 设疑、观察、讨论、读图、绘图、演示等。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绘制有关图片。四、教学过程: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问题导入 启发学生从身边的地理知识发现问题 多媒体屏幕展示问题: 1、你知道太阳为什么每天都东升西落吗? 2、问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 3、白天我们拨打美国的电话,为什么他们还在夜晚呢? 独立思考,和同桌作简单的交流。对地球的运动状态建立整体的认识 多媒体播放: 地球的运动(地球在银河系的运动)。 提出问题: 地球是静止不动的么?如果不是,它是怎样运动的? 观看并回答。探究地球自转的规律 多媒体播放: 1、地球自转运动。 2、演示地球自转(从不同方向上观察地球的自转,画简易的版图表示) 1、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演示地球自转。总结: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即我们所说的一天。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探究1:(拉上遮光窗帘,使教室尽可能黑暗下来)用手电筒从侧面照射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产生哪些现象。 (1) 假设手电筒是太阳光,照到地球仪上,如图:产生什么现象? (2)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 现象?总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和夜的现象,同一个地方有时白天,有时黑夜。探究2:当广州是白天时,美国的华盛顿是 。东京和北京哪个城市先看到日出?总结:地球自转还产生了时间的差异。即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有的地方白天时而又的地方还是晚上,以东的地方时间总是早于以西的地方。由于地球的自转是每24小时自转一周,所以地球上经度每隔15 的地方,时间差1小时。 1、观察、记录结果、思考并回答。 2、观察思考并小组讨论解答。知识延伸 1、假如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的昼夜和温度会产生什么变化?2、假如地球是透明的,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思考并回答。动手实践;复习归纳 布置任务:用地球仪等工具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并举例说明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同桌之间互相演示并解说。板书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传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3、产生现象:昼夜更替、时刻差异等。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