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大洲和大洋
课题 大洲和大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重点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布、形状、轮廓、面积等,帮助学生对全球海陆分布形成完整和具体的认识,学会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分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学习方法、读图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应用地图,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世界海陆面积的差异及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及重要的大洲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找到七大洲、四大洋。 2.通过读图、填图、等方法学习世界各大洲、大洋的空间分布,培养阅读地图的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空间分布及各大洲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 建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演示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微信登录界面照片,让学生猜测谁是第一个看到地球面貌的人,并出示加加林人物图片,通过加加林对地球的叙述“地球更像水球”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讨“地球?水球?”这一标题。 观看图片,并简述图片的内容。 图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和“水半球和陆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地球卫星照片,说出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阅读课本,理解大陆、岛屿、半岛和海、洋、海峡的含义。 自主观察,说出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并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本概念 多媒体展示教材图2.5,引导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文字提示,学会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半岛、岛屿、洋、海、海峡等概念。 多媒体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结合课本后面的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共同合作,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岛屿、半岛、群岛。 阅读材料,积极思考,了解这些概念,并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岛屿、半岛以及群岛。 地理概念理解、运用。
七大洲分布及特点 出示大洲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七大洲的名称、位置,并分析以下问题。 1.赤道横穿过哪几个大洲? 2.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 3.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 4.跨纬度最广的是哪个大洲? 5.纬度最高的是哪个大洲 根据课件总结大洲面积大小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自主归纳总结七大洲的名称、轮廓特征、面积排序情况,学会根据轮廓特征识别七大洲。 以图的形式呈现,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七大洲分界线 多媒体展示“大洲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找出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南、北美洲分界线,亚洲、北美洲分界线。 大洲界线连连看:通过一组连线题帮助学生总结各大洲的分界线。 自主阅读教材,学习大洲的划分原则,结合图2.6和世界地图,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找出七大洲的分界线。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结合活动,展开想象,发现地理的乐趣。
四大洋分布及特点 出示东西半球图,引导学生了解四大洋,知道四大洋的面积顺序:太、大、印、北,并分析以下问题。 1.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 2.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洋? 3.纬度最高的大洋?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分析地图,掌握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面积。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四大洋的分布特征,培养学生学会总结读图的规律。
归纳总结 构建知识网络 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本堂课知识网络,并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归纳、梳理知识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培养学生知识梳理的能力。
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课件展示练习 回答问题。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布置作业 绘制七大洲轮廓简图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分布图。 自主绘制地图,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课从知识点来看,难度不是太大,且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知识已在生活中或各种媒体中有了一点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系统地学习新知识。 2.引导学生要学以致用,并在课外拓展知识,锻炼自学与整理资料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