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3年中考社会思品考前15天押题系列
————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选择题:
1.2012年12月2日是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某学校将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定为“必要一课”,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
A.家庭保护??? B.司法保护? C.学校保护?? D.社会保护
2.县教育局、司法局联合举办“法律进校园”活动,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普法教育,旨在提高全县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这个活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社会保护 B、学校保护 C、司法保护 D、家庭保护
我市某中学开展“思灾难学应对之道,重细节立安全之校”的主题活动,活动首先是安全知识讲解和安全疏散演练。据此回答3—4题:
3.开展这一主题活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 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
4.这警示我们( )
①青少年学生要提高防范和自救意识
②这种主题活动能杜绝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③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④学生要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2013年1月10日,教育部、全国妇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留守儿童在基础设施、营养改善和交通需求方面将享受“三个优先”待遇。教育部等五部门的行为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司法保护 D.社会保护
2013年2月,某公司生产的摇粒绒校服被上海市质监局检出具有致癌威胁,该公司也因此被立案调查。据此回答6—7题。
6.该公司侵犯了学生的( )
①安全权 ②求偿权 ③公平交易权 ④人格尊严权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为避免“毒校服”事件的再次发生,国家应该( )
①加大对市场的监管 ②学会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③依法严惩违法企业 ④自觉承担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 2013年2月27日早上,湖北一小学由于当日值班老师没有按时打开楼道铁门,致使急于出门的晨练的学生下楼时相互拥挤,将铁栅栏门挤开,发生踩踏事故。造成11名学生受伤,其中4名重伤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一事件带个我们的教训是( )
①加强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学生安全教育 ②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
③学生要懂规则,守规则,有序通行 ④凡事要争先,规则撇一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长期从事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曾对10个省、直辖市的1209名未成年犯发放问卷,并撰写成《我国未成年犯调查分析报告》。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报告显示:家庭关系差、家庭残缺、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是导致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这些表明对青少年来说 ▲ 的重要性( )
A、社会保护 B、家庭保护 C、司法保护 D学校保护
10.一些青少年犯罪案列表明,通过网络接触大量暴力、色情等信息的青少年,常常会模仿此类行为。这启示我们( )
A、青少年应抵制网络诱惑,坚决不上网
B、要加强网络立法,一律严禁未成年人上网
C、接触过网络不良信息的青少年必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D、要学会”信息节食”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信息
2012年11月16日,贵州5名男童垃圾箱生火取暖中毒死亡。男童身上共同的标签是:逃学、留守、贫穷。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演现代版《卖火柴的小女孩》悲剧的缘由是没有切实履行好对孩子的( )
①社会保护 ②家庭保护 ③学校保护 ④司法保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为孩子生一把温暖的火,点燃孩子生的希望,需要( )
①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②加强立法,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
③学校应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13.2013年4月11日,有网友微博报料称,佛山顺德区容桂四基小学三年级100多名学生家长同时接到一条来自该校林姓教师的短信,短信辱骂学生“连80分不到的是垃圾成绩,50多分更是垃圾中的垃圾”。该教师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二、非选择题:
1.近两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维护师生安全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
【新闻回放】
小红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国家全面启动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1)为配合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开展了校舍安全排查。这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对未成年人的哪一种保护?国家启动这项工程,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哪些积极作用?(4分)
【校园直击】
小红在校园中见到了以下场景:
(2)小王和小明的言行都存在错误,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指出其错误,并做简要的分析。(4分)
(3)小明该如何依法取回自己的相机?(2分)
参考答案:
(1)学校保护。 (2分) 有利于保护青少年的生命健康;(1分)有利于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等。(1分)
(2)小王的言行:侵犯了小明的合法财产所有权。(1分)在我国,捡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不属于个人所有。(1分); 小明的行为:侵犯了小王的生命健康权。(1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以合法方式进行。(1分)
(3)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想几点所有权,并请求法院强令小王返还相机。(2分)
2.2013年2月,上海市质监局对上海生产销售的学生校服进行质量专项监督。抽查中发现有6批次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部分企业近年来已多次出现在校服产品抽检质量不合格企业“黑名单”中。在此次活动中,某公司生产的摇粒绒冬装具有致癌威胁,被质监局立案调查。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毒校服”生产企业侵犯了学生哪些权利?(2分)
(2)试从两个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毒校服”事件?(3分)
(3)结合材料分析怎样才能避免“毒校服”事件的再次发生。(3分)
参考答案:
(1)生命健康权(安全权)、知情权。(2分)
(2)从道德、法律、诚信、社会责任等任三个角度回答(3分)。(也可从公民、企业、学校、政府、社会等三个角度回答)
(3)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对违法企业要依法处理;加强对生产者的诚信及法律教育;企业(生产者、经营者)要自觉遵守法律,诚信经营;消费者要强化维权意识;学校要明确管理责任,严格把关等。(任3点,3分)。
3.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同学们决定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为主题办一期墙报。
★时事报道:
报道一:根据上海市教委统计,2012年交通事故和溺水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超过了全年事故死亡总人数的60%。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2万名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伤残、死亡。交通事故已成为未成年人的 “杀手”。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报道二:1.2011年2月26日刑法修正案增加了以下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2. 2011年11月27日,温家宝出席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他称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安全工作 。
【时事评论】
(1)报道二的“醉驾、飙车”属于 行为,侵犯了公民 权利。(4分)
(2)报道二主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保护,又体现 治国方略。(4分)
【法律天地】
(3)请你从法律角度谈谈如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共筑安全防护网?(2分)
【我思我行】
(4)党和国家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校车的安全问题?(4分)
参考答案:
(1)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1分),生命健康权 ( 1分)
(2)社会保护(1分),依法治国 (1分 )
(3)完善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制建设,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保护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意识。(答出1点即可)(2分)
(4)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最重要的、最首要的人身权利。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②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的保护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③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均为发展成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生命健康权极易受到侵害。政府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体现。党是社会主义领导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表现。(答出2点即可。)(4分)
4.2012年11月16日,贵州省毕节市5名10岁左右的男童,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这样类似现代版“卖火柴小女孩”的惨剧,让无数人的心为之震动。经当地警方调查,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外出务工或忙于农事,与子女少有交流。5个孩子中优4个辍学。他们曾多次离家出走,也曾进过当地民政部门,因嫌不自由限制多,宁愿继续流浪,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1)材料反映了五名男孩的那些权利没有得到有效保护?(2分)
(2)请你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角度,分析这一惨剧发生的原因?(3分)
(3)作为未成年人的你,从这一事件中获得哪些警示和教训?(2分)
参考答案:
(1)受教育权和生命健康权(2分)
(2)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或忙于农事,没有依法履行对子女的抚养、监护的职责,缺失家庭保护,导致辍学并离家出走;学校没有尽力帮助这些缺少父母关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未尽学校保护的责任,导致辍学流浪街头;社会有关部门对这些留守儿童和流浪儿童爱护不够,管理缺失,未尽社会保护的责任,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3分)
(3)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自觉做到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珍爱自己的生命;善于向国家有关部门求助,请求国家法律的保护等(3分)
5.2013年全国两会,留守儿童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话题。据统计,全国有2200万农村留守儿童,占我们国家所有儿童的20%。青少年刑事案件中,农村“留守儿童”团伙犯罪尤为突出,成为当今农村社会治安的隐患,给当地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对此有关网友认为:
【网友下午茶】: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
【网友稻花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网友阳光灿烂】:留守儿童自身志向模糊,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网友笑傲江湖】:留守儿童的权益需要国家法律的保护。
(1)网友的观点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方面保护的缺失?(2分)
(2)请你例举我国两部保护留守儿童权益的法律。(2分)
(3)请你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留守儿童自身四个方面谈谈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4分)
参考答案:
(1)社会保护和家庭保护(2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3)社会:走共同富裕之路,缩小城乡差距;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
家庭: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对留守儿童尽到教育和抚养的义务。
留守儿童自身:树立远大理想。(4分)
6.材料一:浙江法制在线2013年2月26日报道:《某市司法局建立监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讯问制度》。1月11日,在看守所内,市司法局两名工作人员,以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代表的身份,参与了检察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杨某的讯问。此举标志某市司法局监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询问制度正式启动。
某市司法局建立监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讯问制度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一 保护。(1分)履行这一保护的主要机关有哪些?(4分)
材料二:2013年3月的一天,走在杭州西湖边上的小雨、小亮等四名在校学生碰到了“熟人”,曾经的学校“恶霸”小波。小波对他们说:“跟我走……”
(2)请猜测小亮等可能会采取的应对做法,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哪些?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①司法保护 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1点1分,共5分)
(2)四人合力将其制服扭送公安机关;如果对方带有凶器,先将钱物交给他,然后报警;害怕小波,四人跟他走,任其敲诈;(3分)第一、二两种;理由是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采用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让违法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4分,其它意思对也应酌情给分)
7.以下是小明在生活中遇到的几个场景,请与他一起体会。
【课堂解惑】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了一则新闻:
“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一所幼儿园校车与一辆卡车相撞,事故致20 死44伤。经调查,事故原因为严重超载和左道超速逆行。事发后,相关责任人被依法逮捕。当地政府以‘保全生命为首要选择’进行了积极援救。”
(1)为什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保全生命是事故援救的首要选择?”(1分)事发后,“相关责任人为什么会被依法逮捕?”(两个角度)(2分)
【新闻追踪】回家后,小明上网搜索到几则相关报道:“①2011年12月,《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法制轨道。②为切实保障学生安全,我区及各学校相继召开校车安全接送工作会议,对学生接送车进行专项检查。”
(2)校车事故发生后,未成年人受到哪些方面的保护?(2分)
【知行合一】星期天,小明与表哥参加了一个聚会。饮了不少酒后,表哥仍坚持要自己开车回家。
(3)假如你是小明,你会 。(1分)
你这样做的理由是(分别从珍惜生命和法律角度)(2分)
① ;
② 。
参考答案:
(1)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每个人 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1分)体现了我国积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违法必究;我国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相关责任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等。(2分)
(2)社会保护、学校保护。(2分)
(3)劝阻;请人代驾等。(1分)①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1分)②酒驾是违法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公民应尽的义务。(1分)
8.【关爱儿童】(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0月。浙江省温岭市蓝孔雀幼儿园小二班的老师颜某虐童事件被曝光。揪孩子的双耳、把孩子扔进垃圾桶、胶带封嘴巴、头顶脏簸箕等行为引起民愤。11月16日,颜某只接受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后予以释放。
材料二:见漫画
注:大多国家都明确规定了“虐童罪”,如美国1974年就有了《儿童虐待预防和处理法案》。
(1)幼儿园没有尽到对未成年人哪个方面的保护?(1分)
(2)请你简要评析材料一中颜某的行为。(4分)
(3)结合材料,请为预防虐童事件的再次发生献计献策。(3分)
参考答案:
(1)学校保护。(1分)
(2)教师虐童行为既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这种行为道德缺失,漠视幼童生命,侵犯了幼童的生命健康,也违背了《未成年保护法》。应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追究。(4分)
(3)媒体和公众加强监督;国家健全法律体系,及时提供法律和国家保护;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管和培训;教师加强师德建设,关爱幼童。(3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