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一 年级 地理 学科教学设计课题 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课时 第 1 课时,本教学内容共需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课程标准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图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学目标 1.阅读某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说出该地的气候特征,掌握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2.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按纬度说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地区。 3.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从海陆位置找出温带的五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地区。教学重点 1.阅读某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说出该地的气候特征,掌握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2.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按纬度说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地区。教学难点 阅读某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归纳该地的气候特征,掌握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学情分析 随着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领会了学习地理的方法,通过前面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知识,能根据教学设计、地图和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看图、析图及综合分析地图的能力。 但是,气候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初中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所以应该呈现一些具体的气候类型景观图片加以认识。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按照气候的地区差异——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来教学,将难点分散到具体的教学之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环节 1新课导入 展示一次暑期地理研学旅行夏令营中有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三位同学的对话及对应的景观图片: 甲:我们这里全年都很炎热,几乎天天下雨;乙:我们这里一年也都很炎热,但是却几乎 不下雨; 学生观察景观图,思考并说出景观差异大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丙:我们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炎热,经常下雨,冬季寒冷,很干燥。 承转:世界真奇妙,地区不同,气候差异就很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环节 2气候的两大要素 世界上有些地方炎热、有些寒冷,有些地方多雨,有些地方干燥,这些都是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导致的。一.气候的两大要素 前两节我们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知道世界各地的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差异很大。请同学们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图”,总结出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同学们记得很好!世界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气候,使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气温和降水是描述一个地方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接下来,我们就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一起来分析气候特征。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回忆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温故知新,为本节课分析气候的特点埋下伏笔二、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学生学会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方法,掌握分析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 通过方法引导,突出第 1 步:如何判读气温曲线图 学生的主体地位,引(1)读数据:找最冷月、最热月、年较差、年均温 导学生自主、合作地(2)概况气温特征 学习地理知识环节 3判断气候类型的方第 2 步:如何判读降水柱状图描述词语 标准(描述词语标准高温/炎热最冷月>15℃温和最冷月0-15℃寒冷最冷月<0℃)多雨 月平均降水量>100mm湿润 月平均降水量约 50mm少雨/干燥 月平均降水量<30mm(1)读数据:找降水最大值、最小值、年降水量、季节变化 (2)概况降水特征 第 3 步: 综合冷热干湿状况——归纳气候特征 (1)冷热状况——如图: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2)干湿状况——如图: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总结:描述气候特征——时间+气温+降水 即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课堂练习】分析伦敦和北京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三、气候类型的分布 1. 完成教材 65 页表格 3.4,从纬度位置上寻找世界气候分布的规律: 学生完成课本 65 页的活动题 3 中的表格。 组间成员自学后,相互讨论与交流,达成共识。之后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读图、列表对比、总结,掌握气候类型的环节 4 分布特点,培养学生气候 的绘图、对比、分析的地 归纳问题的能力。同区分 时,发挥学生主观能布 动性,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互助合作,学会倾听,2.读图,完成教材 65 页表格 3.5,从海陆位置上寻找亚欧大陆气候分布的规律? 学会交流, 学会分析。环节 5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候的地区差异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学习时注意结合前面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图,这样学习起来就较轻松了。 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对知识进行巩固。板书设计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气候的地区差异大 3.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课堂答疑:读图判定气候特征环节 7 那么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如何判定他们的气候特征呢?课堂 第一步:以高定球答疑 (北半球 7 月气温高 1 月气温低、南半球 1 月气温高 7 月气温低)第二步:判断“温度带”(以温定带)热带最冷月 T>15℃,亚热带冷季最低温:0℃ < T < 15℃,温带冷月最低温 T <0℃,寒带最热月气温 T <10℃第三步:以水定型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湿润型、少雨型教学 天气和气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地图分(反思析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和气温、降水、气候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学生自主探究生成新知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在新的课堂教学中,用直观教学方法突破难点;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但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难免出现个别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何真正实现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还需要在今后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