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落花生 教案

资源简介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落花生》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 2 课,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略写种花生和收花生,详写了父亲与子女间的对话,恰当巧妙的详略安排,更好的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出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文章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语言平实质朴,在表达上颇具匠心,通过选取落花生这一平凡事物,围绕全家聚会这件小事展开叙述,语言浅显却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以小见大,引人深思。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 此时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提高语文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习惯,能够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整体把握课文,但要做到对作者做人准则的真正认同,并把阅读获得的写作知识内化为写作能力,就有一定的难度了,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循循善诱,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架起学生学习跟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们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学会体会生活当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目标】
认识“亩、吩”等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 9 个字,
会写“播种、浇水”等 7 个词语。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与写作手法。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把花生的品格与如何做人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大脑运动操(1 分钟)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谜面,学生猜一猜。
(
长生果儿穿麻衣,植物肉儿白身体。
小葫芦,心有酒,剥开来,香扑鼻。
)
出示谜底,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教者用猜谜语的形式,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目标导学(2 分钟)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
2、出示课题,认识落花生
出示课题,学生借助课外资料,了解“落花生”。
【设计意图】:“目标导学”环节,把相关学习目标告知学生,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培养目标意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三、知识点讲解(14 分钟) 1、细读课文,品味“赞花生”
自由读课文,找出花生外在特点
(
1
)读文思考: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
2
) (
3
)教师板书,出示花生在孩子们眼中的特点。(出示段落,圈出关键词)
(
姐姐说:“花生的
味道美
。” 哥哥说:“花生可以
榨油
。”
我说:“花生的
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
,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
结合相关语句,理解父亲的话——“花生的可贵之处”。(出示句子)
(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
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
(
4
)学生汇报:“从‘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感觉它很朴实,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博得人们的关注,行事十分低调。”
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分析内在品质
① 思考:父亲明明要说的是花生的最可贵之处,为什么还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请学生再读父亲这段话,完成以下表格。
(出示表格)
果实的位置 外表 印象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②提问:对照表格,请说说父亲的用意是什么吗?
③ 教师总结: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慕虚荣,这正是父亲心里,花生最为可贵之处。
④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于花生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方式来让学生对比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的生长特点。填表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提取关键词句的能力。通过表格和图片,学生能清晰地感知到这两类果实在生长特点上截然不同的方面,并能从对比中对父亲所说的话有所感悟。
2、精读课文,感悟“学花生”
(1)再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
(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提问: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地方,他仅仅是要告诉我们花生的特别之处吗?(出示句子)
结合写作背景, 感悟父亲用意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父亲引导孩子议论花生的目的,是想引导他们学习花生的品格,做个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的人。思考: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出示写作背景)
(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过渡:透过文字,我们也能感受到父亲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那父亲的话, “我”们都明白了吗?(出示句子)
联系生活,理解“有用”
思考:什么是“有用”?“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你们能联系生活谈谈,哪些人是有用的人?(播放学生音频)
交流作者,升华感情
出示作者资料,教师补充: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把爹爹教的道理深深地印在心里,所以他给自己取了“落花生”的笔名,并真正做到像落花生一样,一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他说过这样一句话(齐读):“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
实地做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提出质疑,加深理解
出示句子:“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是“体面”?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思考:父亲的言外之意——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讲究体面了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播放学生音频)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分析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了作者借助落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所阐明的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将这句话记在心里,并落实到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个像作者许地山一样——有用的人。
【设计意图:以父亲与“我”的对话作为学习课文主旨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亲由花生而揭示出的做人的道理。】
四、练习与评价(1 分钟)
练习运用
(
父亲希望“我们”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只讲体面的人”指只注重外表的人,“有用的人”指能帮助自己的人。

1.父亲赞美花生的朴实,批评桃子、石榴、苹果的虚荣,只图外表好看。

一.填空题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 、 、
四 种 事 物

父亲认为虽然
、 、
让 人 一 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它的
最可贵。
二.判断题
)下面,老师来检验下大家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习题。(出示习题)
(


)
讲解习题
老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查。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五、拓展阅读练习(2 分钟)
出示短文,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阅读短文《我爱花生花》,并完成以下练习。(出示文段)
老师讲解,出示答案
教师出示答案,强调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语句来理解。
【设计意图】:借助拓展阅读练习,既为学生提供了读书的素材,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巩固了所学知识,一举两得。
作业布置:
开展小组活动,寻找身边的具有花生精神的人,夸一夸他。
阅读老舍先生散文作品《落花生》,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落花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教学过程】
连一连
一、大脑运动操(2 分钟)
根据古诗,找出它们描写的事物。(出示古诗)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梅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蜜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落花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子
)
出示答案,感情朗读
出示答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个句子,读出诗人对它们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考查学生的课外积累,另一方面也为本节课后面掌握借物喻人的写法的教学环节做出铺垫。
二、目标导学(1 分钟)
1.明确目标,开启学习
同学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1.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设计意图】:“目标导学”环节,把相关学习目标告知学生,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培养目标意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三、知识点讲解(12 分钟)
以读促写,读中悟法
出示文段,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不直接说理,而借助落花生来表达感悟,有什么好处?(教师出示表格)
学生阅读两个片段,进行比较。
教师总结: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悟,不空洞说教,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也能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2.例文引路,潜移默化
阅读短文,请学生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出示例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作者用这样的写法,既突出了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引导学生将之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巧妙引导,拓宽思路
提问:大千世界,宇宙万物,范围那么广,该怎么来选择写作对象呢?
(出示事物图片)
出示板书,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归类。(出示归类图) 植物类 (梅花、小草、竹子……)
世间万物 动物类 (蚂蚁、蜜蜂、老牛……)
物品类 (粉笔、蜡烛、路灯……)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去发现:要寻找最为熟悉的事物来写。
学生交流:你想选择哪一种熟悉的事物来写呢?
学生在写作导图上填写局部内容。(出示习作导图)
写习作导图
写作要求: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仿写事物
固有特点
精神品质
联想到的人物
确定题材,细描特点
教师点明小练笔写作要点——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去发现所写事物的独有特点,并能找出其与人相似的地方,从而引申到它的精神品质。学生阅读课文中描写花生的段落,细细感悟。(出示片段)
(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
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
须挖起来才知道。”
)
结合课文,教师讲解:作者是如何表现花生的特点,并由此延伸到花生的内在品质,进而引出做人的准则。
学生观看视频,边看边找出视频中事物的特点。(播放视频)
学生交流各自发现
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外在特点中归纳出它们内在品格(课件依次出示) 竹子——挺拔翠绿、风雨不摧——?
梅花——凌寒独自开——?
蜜蜂——忙忙碌碌、辛勤酿蜜——? 路灯——独立街头照亮路人——?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一想:哪些人物身上有这样的品
性?(课件出示)
竹子——军人、警察、消防员……
梅花——边防战士、抗击新冠的医生…… 蜜蜂——清洁工、外卖小哥、快递员…… 路灯——老师、医生、交警……
教师总结,学生完善习作导图(出示表格)
习作导图
写作要求: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仿写事物
固有特点
精神品质
联想到的人物
自然过渡,揭示道理
以课文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留意文章中的过渡语。(出示文段)
(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
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教师出示过渡语集锦,学生积累。
【设计意图】:从课文中归纳出作者的写作方法,授之以“渔”,再借助习作导图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水到渠成。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身边事物,学会举一反三,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为达成本节课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堂练笔
四、练习与评价(4 分钟)
(
借物喻人
)学生结合本堂课的所学,参照各自的习作导图,开始小练笔。(出示板书) 一.选择熟悉的事物来写
二.找到事物的外在特点,从中归纳出他们内在品格。
三.由事物本身的特征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要赞美的人。
习作点评
指名点评同学的小练笔。(出示学生习作)
教师总结:同学们不仅写得精彩,点评得也十分到位!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笔,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加强学生对借物喻人这种写法的吸收与内化,并促使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来。
五、拓展阅读与练习(1 分钟)
阅读推荐,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悟,表情达意。课后,如果同学们还想读到更多这样的美文,老师推荐杨朔的《荔枝蜜》给大家。
【设计意图】:拓宽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促进学生对于“借物喻人”这一写法的深入认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欣赏水平。
作业布置:
对照要求,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
将修改后的小练笔与同学互相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