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议题
认识与实践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
认识与实践
议题1




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于2021年9月11日在考古发掘中提取了多件重要文物:包括通高37厘米的大口尊、两件憨态可掬的青铜走兽以及一件发髻保存完整的铜头像。
目前,6个祭祀坑已出土金器、青铜器、玉器等几近完整器物近2000件。其中,6号坑木箱底部碳含量较高,推测是丝织物残留,特别是出土一件工艺精湛的玉刀,专家推测,很有可能是编制工具打纬刀。
  4号坑碳屑含量丰富植硅体中有疑似水稻、芦苇、莎草等,由此推测在商代晚期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三星堆人已经开始种植大米和小米等粮食作物。古蜀文明的真实面貌将有望揭开。
思考:关于三星堆人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
导入新课
一、认识与实践
1、认识的含义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注意: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主体: 人
(动物没有)
对象: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性质: 积极的
(≠被动的反映)
你看,一向凶猛好斗的鳄鱼居然流眼泪了,它一边吃东西,一边流眼泪,肯定是遇到十分伤心的事情了,化悲痛为食量呢,看着就可怜啊,好想为它做点什么呢,让它开心点。
研究发现,所有的鳄鱼都有这个现象,鳄鱼肾功能不全,不能排除多余盐分,也没有体表排汗的功能,鳄鱼在吃猎物时身体里的盐分会添加,鳄鱼只是通过眼睛的泪腺排出体内多余盐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2、认识的两个阶段:
①感性认识
含义: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②理性认识
含义: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一、认识与实践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一、认识与实践
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途径 通过感官获得 通过思维抽象得到
内容 表面的、外部的 内部的、本质的
特点 直接性、生动性 间接性、抽象性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层次 认识的低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归纳:
注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顺利开展,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挫折。
探究与分享
探究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已主义“活动
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黑格尔
费尔巴哈
杜威
他们俩都认为实践是主观活动
否认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性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人
(不是动物)
对象: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
(不是主观世界)
性质:直接现实性活动。
(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的含义:
一、认识与实践
金版P49
这些活动分别属于什么形式的实践?
建造楼房
农民插秧
科学实验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直面生活 感受实践
社会体制改革
载人航天试验
人大立法
化学实验
最基本
4、实践的基本形式:
探究与分享
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人训练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学习新发展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老师讲课
建造港珠澳大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务院机构改革
天问 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
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归纳属于什么形式?
教育实践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停留在人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不是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生活实践
实践的主体是人,大猩猩不是实践的主体
三种基本的实践活动
·
实践主体
实践对象
实践的工具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5.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A、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主体 — 人是客观的
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
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一、认识与实践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很久以前有过和地球相似的环境,火星的地表下也有可能存在生命。为了揭开这些谜团,人类对火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美国的火星协会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改造火星计划,计划正如“愚公移山”一般地逐步实施,也许1000年后,我们的子孙有望生活在火星上。
有计划的
有目的的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5.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认识与实践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意识的)
前苏联发射先后发射5个探测器,均失败
美国发射水手号成功拍摄火星
美国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
想象中的火星基地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登陆
天问一号名字由来
“天问一号”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屈原《天问》以来,我国直到如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仪成功发射,需要特定历史条件
实践具有历史性
登陆火星“天问一号”研发队伍平均年龄35岁!总设计师张荣桥:他们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不是孤立活动,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实践具有社会性
5.实践的特点
一、认识与实践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
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议题2
李时珍在行医中,发现旧药书不但内容少,有的还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于是决心编写一部药物书——《本草纲目》。
有一次,李时珍经过一个山村,看见一个人醉醺醺的,不时地手舞足蹈。原来这个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药酒。
“山茄子”李时珍记下药名。翻遍药书,药书只简单说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罗”。
李时珍决心要找到它,并用泡了酒。李时珍决定亲口尝一尝曼陀罗的功效。
他抿了一口,味道很香;又抿一口,舌头以至整个口腔都发麻了;再抿一口,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阵阵傻笑,手脚也不停地舞动着;最后,他失去了知觉,摔倒在地。
醒来李时珍兴奋极了,就这样,又一种可以作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问世了。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认识从哪里来?
个人知识可以
通过学习获取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
源于实践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
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
结论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
②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客观事物本身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是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主观见之于客观)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电磁场理论的奠基者:法拉第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名言警句:
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2.学以致用
3.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
4.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2、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4、学然后知不足
6、学以致用
7、真金不怕火炼
8、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9、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目的
检验标准
来 源
动 力
目 的
检验标准
目的
检验标准
判断,以下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什么关系?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最终回归实践,是“要去实践”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强调的是认识对实践的影响,是“谈实践的效果”
注意
总结归纳: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是认识的 ____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_________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_____
—实践是认识的 _____
—特点: __________、 _______、社会历史性
— _____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
来源
目的
唯一标准
动力
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 _________的物质活动
实践
客观世界
客观物质性
反作用
决定
— ___ __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
— 含义:主体对客体的
认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能动反映
三、本框小结
1.2021年1月15日,“人民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主要表明 (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堂练习
D
实践
未体现社会历史性
2.2020年是特区建立40年,深圳特区自创建以来,一直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窗口”,承担着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使命,为其他地区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从创建深圳特区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哲学依据是:
①实践是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④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C
随堂练习
客观世界
实践
3.揽月而归,踏梦而行。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篇章,此次任务是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过的区域收集尘埃和碎片并将其送回地球,以便于分析月球形成演化历史。它的成功意味着新的技术跨越,给载人登月直至月球科研站的设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月球探测表明( )
①源于实践的认识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随堂练习
实践
未体现
4.(2019 全国卷Ⅱ)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随堂练习
D
实践
并不都是真理
5.年4月22日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列宁诞辰150周年。在下面列宁所说语句中,能够凸显“实践第一”观点的是:
①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②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③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④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随堂练习
A
5. (2018 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 为“确保国家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称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