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二、教学目标必备知识:5.识记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6.掌握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特征。7.了解北方地区发展旱作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主要农作物及耕作制度。8.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关键能力:1.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2.北方地区位置、地形、气候等知识部分,结合地图和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华北平原春旱成因及影响分析,培养学生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价值观:1.通过认识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农业的联系,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2.通过了解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美,增强学生对土地、对河ft、对祖国的热爱。三、教学重难点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农作物及问题。四、课时:1 课时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及其界线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唤醒学生学习记忆,强调四大区域位置及范围,为本节课开展进行铺设。学习环节一 :读图认识北方地区位置与范围【知识回顾】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和范围。【位置和范围解读】读北方地区地形图,分析归纳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1.经纬度位置:东经 103°-东经 135°,北纬 34°-北纬 53°。2.相对位置: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3.海陆位置:东临渤海和黄海。【小结】从知识小结和方法小结两个方面进行小结,既回顾知识,又对如何评价区域位置进行方法归纳。学习环节二 :揭秘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以教师寒假北方见闻(视频、照片)为线索,设置四个揭秘,即贴近生活,也让学生以关卡的形式层层突破,在揭秘的过程中强化北方地理特征,解决教学问题。揭秘一:平坦开阔【情景设疑】播放视频提问:为什么北方地区给老师第一印象是平坦开阔?平坦开阔描述的是什么地理要素?回答:地形【读图获取】读北方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归纳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高原为主。2.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3.地势起伏:大部分地势起伏小。【小结】从知识小结和方法小结两个方面进行小结,既回顾知识,又对如何描述区域地形特征进行方法归纳。揭秘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情景设疑】播放视频提问:北方地区给老师第二印象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样的景象是受地理要素影响形成?回答:气候【知识回顾】北方地区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对气候形成对影响。【问题呈现】读图思考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内部差异。1.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南北冬季气温相差大(纬度差异)。【小结】从知识小结和方法小结两个方面进行小结,既回顾知识,又对如何归纳区域气候特征进行方法小结,明确区域气候描述需要从共性和差异性两方面进行。揭秘三:黑黄色调【过渡】在这样的气候条件,加上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北方地区的土壤又是怎样的呢?黑白色调。【问题呈现】黑白色调是描述什么土壤?北方地区的土壤又是如何分布?黄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黑土地:东北平原揭秘四:面食天堂【情景设疑】播放图片提问:北方地区给老师第四印象是“面食天堂”,这样的饮食特征与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回答:农业【知识回顾】北方地区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读图归纳】读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图,归纳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特征。【小结】从知识小结和方法小结两个方面进行小结,既回顾知识,又对如何分析区域农业特征进行方法小结,明确区域农业分析要从农业结构和农业分布两方面进行。【区域要素联系】分析总结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活动探究】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的原因及影响。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 3~5 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气温:升温快;降水:很少。2.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田需水量大。讨论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想一想,针对北方地区容易发生的春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也明确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加深了对区域特征、差异、要素联系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六、板书设计七、课后探究1.齐齐哈尔和延安会出现春旱吗?2.齐齐哈尔农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什么自然灾害?如何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