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 第九章第二节 巴西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章第二节,选择巴西为案例,是因为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 展进程和社会现状;而且,巴西作为“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与我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近年来对区域和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可以通过对巴西的学习,落实《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本)》中关于认识国家的一系列目标要求“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 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2.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等。因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相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巴西之前,已经学习了八个地区或国家,具备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及能力,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资料中获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基于七年级学生本身阅历尚浅,课外知识量未必丰富,对时事新闻不够关注等原因。结合情境 式教学和深度学习的要求,设置了游学主题,带动学生贯穿整节课的学习,这样做既能尝试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也能吸引学生兴趣。因而利用新技术-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结合广州教研室发的《地理学评》研学内容,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开展个性化的教与学的课堂,由浅入深,逐步拓深到有价值的研学问题“巴西应该对热带雨林开发还是保护”,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从地理区域视角方式,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和首都。 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根据地图和资料,从要素综合的角度概括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人地协调观:通过亚马孙雨林大火案例,了解巴西在森林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共建绿色家园的使命感。 4.地理实践力:在亚马孙雨林大火的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学生在现实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根据地图和资料,概括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巴西在森林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设置:学校举行一次游学活动, 看图认识巴西,对巴西有 播放一系列巴西的
目的地是一个神秘国度。 初步印象。 风景、特色图,给予
导入 播放一组巴西风景特色图,包括里 学生一个巴西的初
约热内卢基督像、巴西足球、狂欢 步印象,吸引学生兴
节、亚马孙雨林、巴西咖啡。 趣。
过渡 情境:小明同学报名参加游学活动,出发前对游学做攻略,同时知道此次游学分三站,分别是“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开发”“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线路,让学生跟着目标展开任务学习。
情景一:游学前知识储备
1.运用地图,认识巴西的
1.1 讲解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带 地理位置和首都
教学过程及内容 活动一 领学生完成读图概括巴西的地理位 置和认识首都—巴西利亚 认识巴西的地形特征 根据材料归纳巴西气候特征 认识巴西的主要河流—亚马孙河 讲解巴西的森林资源 2.借助地图,分析地形特 征。 3.运用地图等材料,归纳巴西主要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初步认识亚马孙河。 5.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 1.指导学生读图。 2.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信息并解答问题的能力。
森林资源。
情景二:亚马孙河流域的丛林探险
1. 指导学生读图。
2. 帮助学生锻炼运
情景三:认识卞卡朋友,在其带领 用图文资料提取并
活动二 下走近亚马孙河流域丛林 带领学生认识亚马孙河特点和亚马孙平原特点。 借助地图资料,讲解雨林的价值 所见所闻 亚马孙雨林开发 播放视频,提出雨林的现状与 运用地图,认识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的特点。 运用地图资料,了解雨林的价值和雨林的现状忧伤。 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 引领学生探讨开放性题目,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增强环保意识,落实人
环境影响,引出探究:你对开发和 地观素养。
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小结:保护地球,你我共担 落实人地观素养
课堂小结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明确本节课的任务要点。 帮助学生提高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