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非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 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3.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的几个著名地形区。2.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解决问题。教法提示朗读、讨论、绘图、讲授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观看一段新闻视频。2.导语:同学们,在刚才的新闻视频中提到了什么事情?它发生在哪个大洲?(动物迁徙)(非洲)那么非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场面的动物迁徙?非洲动物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走近非洲、认识非洲。板书:第二节 非洲二、教学过程活动一1.读文本13页---16页内容,了解、认识、识记非洲的概况,非洲的位置,非洲的地形。思考:这部分文字主要讲了非洲的那些知识?完成学案一板书:一、非洲的概况二、地理位置三、地形地势探究一非洲为什么有“阳光灼热”的意思?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生互动,教师课件点拨。探究二非洲为什么有“高原大陆”之称?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生互动,教师课件点拨。活动二看课本13页非洲政区图、14页非洲地形形图、16页东非裂谷带地图,辨地理。思考:在这三张地图上你得到了那些地理信息?最大的沙漠、最高的山峰、最大的盆地、最长的河流、最长的裂谷、最大的海湾、最大的岛屿、最大的半岛、最深的湖泊、最大的湖泊探究三非洲为什么有的国家和国家的国界线比较平直?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生互动,教师点拨。(非洲殖民时期的产物)探究四为什么“乞力马扎罗山”有赤道雪峰之美誉?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生互动,教师点拨。(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探究五为什么“非洲大裂谷”是地球上最大的伤疤?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生互动,教师点拨。(板块的张裂、拉伸,南北长度)活动三学生手工绘制非洲轮廓图 (学案二)(1)绘制轮廓图(2)填写相关的地理事物信息(3)学生展示三、巩固提升(一)知识梳理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A、半球位置:(1)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2)主要在东半球B、经纬位置:最北在30 N以北,最南在30 S以南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最东在50 E以东,最西在20 W左右C、海陆位置: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2.高原为主的地形说出高原、盆地、山峰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3.知识生成(1)非洲地形特点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因此,有“高原大陆”之称。(2)非洲地势特点“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4.知识内化(1)为什么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2)为什么乞力马扎罗山有赤道雪峰的美誉?(3)非洲大陆主要位于地球“五带”的哪一个带?(二)巩固训练完成学案(巩固训练)四、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教师总结五、作业:建构知识结构图五、教学反思通过“读”“写”“说”“绘”四步骤,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的完成教学任务。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齐读,可以泛读,可以默读/可以有针对性地读等;读可以读课本、读学案、读图表等。在读的过程中感悟文本,了解文本的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在读中体会本课程的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的特征。写可以写学案,写地理位置、写自己的感悟等。在写中识记知识,内化已学的知识并创生新知。说可以说概况、地理事物、说规律、说特点、说因果等。通过“绘”,不断培养学生认识地理课程区域性的特征和学生自主操作实践的能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教育的目标,为学生营造主动发展的空间,是缘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课程基本理念,抵达教育理想境界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