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1.1.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1.1.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内容】地球的公转
【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的构建中,我将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方面出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堂上我尽量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升华。
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过程,再用手电筒和地球仪分组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既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我将力争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产生对探索生活中地理现象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地球的公转。这部分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现象。从内容的前后联系来看,本节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的内容生活化,要让学生会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为生活所用。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并能够用地理的思维去解释,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地球和地球仪,经线和纬线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加上对生活经验的感知和理解,本节课学起来是比较容易的。
心理层面: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虽然感知世界的能力较强,但是他们很少懂得思考和总结。希望这节课在我的指导下,可以促进孩子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地轴倾斜等情况。
2.熟悉“二分二至日”时间、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等内容。
3.理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移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自然现象产生的变化规律。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情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勇于思考,用专业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它。
2.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多参与集体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过程中“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等情况。
2.理解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手电筒、地球仪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1.为什么天安门广场每天升旗和降旗的时间都不一样?2.为什么同一地点,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都不一样?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 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用地理知识去解释其中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好奇和疑问开始学习。
进入新课地球的公转过程概况初探2.学习新知:二分二至日3.演示实验4.小结5.拓展与延伸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四季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4.五带的划分 播放童趣版的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视频。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公转示意图。提问:1.地球公转是绕着什么在转呢?2.地球公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呢?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4.地球公转时,地轴偏向是否发生了变化? 观看视频,简单了解地球的公转过程,知道其旋转中心、周期、方向、地轴偏向等基本情况。通过回答问题加深记忆。 播放的视频既有趣又生动,条理分明,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播放简明版的地球公转视频,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直射点等情况,并能自己说出答案。1.视频播放到春分日时暂停讲述:春分日是每年的3.21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赤道上。板书:春分 3.21(地球公转示意图)2.视频播放到夏至日时暂停讲述:夏至日是每年的6.22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北回归线上。板书:夏至 6.22(地球公转示意图)3.视频播放到秋分日时暂停讲述:秋分日是每年的9.23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又回到了地球的赤道上。板书:秋分 9.23(地球公转示意图)4.视频播放到冬至日时暂停讲述:冬至日是每年的12.22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上。板书:冬至 12.22(地球公转示意图) 1.观看视频,了解地球公转过程中,二分二至日的时间,节气,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等情况。2.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完成板书。 通过观察视频,找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这比单纯的老师讲解来的更直接,更容易理解。2.以板书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二分二至日时间和节气的熟悉。
1.学生分组活动,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太阳直射点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以及极昼极夜等现象的发生。2.学生活动结束后,选派代表到讲台前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教师及时进行点评。 学生分组活动,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通过相互协作,熟悉整个公转过程。 通过分组演示地球的公转,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获取新知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1.让学生完成课前准备的表格,包括二分二至日的时间,直射点,昼夜变化和极昼极夜等现象,对知识点进行巩固。(表格后附)2.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做及时点评。 学生完成表格。 以填表的形式,完成对知识点的巩固。
提问:南半球的情况又如何呢? 学生思考问题,给出答案。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及极昼极夜现象都是相反的。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全球思维。
提问:地球公转都会产生哪些现象呢?多媒体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由于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指向总是倾斜的,所以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地球表面各地受到的太阳光照射情况也不相同,于是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春季是3、4、5三个月,夏季是6、7、8三个月,秋季是9、10、11三个月,冬季是12、1、2三个月。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说出四季变化的原因,并熟知四季具体的划分。 结合生活实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完成老师引导的问题。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多媒体展示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每年的春分日到秋分日这半年的时间内,北半球都是昼长夜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是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候;每年的秋分日到第二年的春分日这半年的时间内,北半球都是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这一天是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候。 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说出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昼夜长短变化的真实体验。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
1.多媒体展示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示意图。2.引导学生总结:每年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3.提问: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人的影子会越长还是越短呢?反之呢? 学生通过看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人影子的长短变化。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再一次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过渡:正午太阳高度角会发生变化,其实,太阳直射点也在发生着变化。多媒体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导学生熟悉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提问: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过渡: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地球上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多,所以称之为“热带”。多媒体展示五带划分示意图。引导学生说出,热带的范围就是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提问:回归线的具体纬度是多少呢?让学生朗读课本11页第二段23°26′N称为北回归线,23°26′S称为南回归线,66°34′N称为北极圈,66°34′S称为南极圈板书:标注南北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提问:1.热带有什么独特的现象呢?板书:太阳直射2.太阳辐射热量不多也不少是什么带呢?引导学生回答:位于北半球的是北温带,范围是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位于南半球的是南温带,范围是从南回归线到南极圈。3.温带有什么独特的现象呢?板书:四季分明地球上受到太阳辐射热量很少的是什么带呢?引导学生说出寒带,位于北极圈以北的是北寒带,位于南极圈以南的是南寒带。寒带有什么独特的现象呢?板书:极昼极夜提问:图中红色的轮廓表示中国,请问中国大部分在什么带?少部分在什么带?没有什么带? 1.学生仔细观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2.讨论分析,给出答案。朗读:课本11页第二段学生课本标注思考回答问题。因为我们就在温带,让学生说出自己体会到的明显的四季变化,说出答案。学生看图,找到中国的位置,得出答案。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阅读熟悉课本重要知识点。通过看图,引导学生说出五带的划分,并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熟知中国在地球上的纬度位置,培养爱国情感。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重难点(见板书) 学生随老师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解决问题 让学生利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解释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教师及时予以引导。 学生回答问题。 解决问题,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作业 1.地理配套练习册: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课外拓展:地球公转时,假如地轴不倾斜,地球上会出现什么地理现象?
【附录 表格】
北半球
节气 日期 直射点 昼夜变化 极昼极夜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板书设计】
春分 3.21
夏至 6.22
冬至 12.22
秋分 9.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