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黄河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黄河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黄河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黄河的源流概况和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具体内容如下:
1、黄河源流概况
1. 黄河的发源地和流入的海洋。
2. 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3. 黄河干流所经过的省区。
4. 黄河主要的支流。
5. 黄河干流所流经的地形区及在各地形区内水文特征的差异。
2、黄河的开发
1. 冲积形成平原。
2. 水能开发
3. 灌溉之利
3、黄河的治理
1. 洪水
2. 凌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初学地理,地理知识积累不够,生活经验和基本常识也有所欠缺,他们对河流只有概念和形态上的基础认知,对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等相关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缺乏系统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多提供相关素材来丰富学生的感受,进行多种感官刺激。另一方面,要多让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中国地形和气候的相关知识,引导他们多从地形与气候两方面分析黄河水文特征的成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⑵学会阅读黄河水系图及“地上河”示意图。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了解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树立忧患和责任意识。
⑶通过学习黄河,掌握从地形和气候去分析一条河流的方法,提升读图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和图片使学生对黄河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步培养
学生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对黄河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2. 教学难点:⑴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⑵治理黄河洪水。⑶凌汛。
【教学方法】
1. 教法:讲授法、地图法
2. 学法:讨论法、地图分析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过关于河流的一些基本概念,知道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还比较过内外流河、秦岭——淮河南北的河的特征差异。今天我们来更加具体的学习我国的一条河,到底是哪条河呢?请看视频。【新课导入】播放黄河视频,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回顾】回顾旧知,加强巩固。【观看视频】感觉黄河之壮观。 将新课与旧知相结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推理新知。通过视频,创新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黄河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学习目标 展示、解读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带着任务去学习、去讲究
1.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提供导学案中相应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材,看黄河水系图,独立完成探究问题。 读教材文字和黄河水系图独立完成导学案相应内容 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活动,既自主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提供导学案中相应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材,看黄河水系图,独立完成探究问题。(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划分节点在何处?中游和下游的划分节点在何处?请在下图中一一填出来) 读教材文字和黄河水系图独立完成导学案相应内容 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活动,既自主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3.黄河干流自上而下依次经过的省区 1.提供导学案中相应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材,看黄河水系图,分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问题。(黄河干流自上游到下游依次经过了哪些省级行政区?)2.【小游戏】“汉字接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快速说出黄河干流所经过省区的简称 1.读教材文字和黄河水系图分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相应内容。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游戏——“汉字接龙” 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省级行政区划分的内容。通过小游戏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决心。
4.黄河主要支流 提供导学案中相应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材,看黄河水系图,分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探究问题:⑴在图中分别填出黄河主要的支流⑵黄河中游的支流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⑶为什么黄河的上游和中游支流较多,而下游却鲜有支流分布? 1.读教材文字和黄河水系图分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相应内容。2.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解释为何黄河下游少支流,请其他级点评。 1.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2.复习了前面所学的地形的知识,为下一步了解黄河水文特征差异打下基础。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5.黄河各段特征 1.给学生提供中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明地形与气候是分析一条河在某段特征的重要依据。2.提供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材,看黄河水系图,独立完成探究问题。(黄河干流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有哪些?)3.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冻着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黄河在各地形区内的水量、流速、水能、含沙量的情况等。 1.读教材文字和黄河水系图分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相应内容。2.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分析黄河各段特征,请其他级点评。 1.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2.让学会分析河流要从地形与气候两方面这种学习方法,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打好学习方法基础。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提供导学案相应练习。2.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批改和点评。 独立完成相应练习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了解了黄河的源流概况,知道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了解了黄河的危害,这丰富了我们对母亲河的认知。下节课,我们将以相同的方式学习我国另外一条大河——长江。 回顾课堂内容,梳理知识点和思路。
五、板书设计 一、黄河源流概况1.黄河的发源地和流入的海洋。2.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3.黄河干流所经过的省区。4.黄河主要的支流。5.黄河干流所流经的地形区及在各地形区内水文特征的差异。二、黄河的开发1.冲积形成平原。2.水能开发3.灌溉之利三、黄河的治理1.洪水2.凌汛 用结构式板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