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初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和原子观点来解释一些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微观粒子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
1、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法:问题------探究------讨论
教学过程: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事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物质究竟由什么构成呢?我们就来探讨… …
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 水加热会变成什么?是什么变化?
2. 打开酒瓶会闻到什么?
3. 我们走过有鲜花盛开的地方会闻到什么呢?
4. 我们洗衣服通过晾晒为什么会干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也很对,但同学们都是从宏观上回答的。上述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呢?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探密神奇的微观世界,大家有兴趣吗?
[教师演示实验]向空气中喷洒空气清新剂。
[提问]同学们感觉到了什么?这说明空气清新剂一定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哪些?
请同学们先看下面的两幅图片
[投影] 图3-2:
HYPERLINK "http://photo.blog..cn/showpic.html" \l "blogid=5c3ef2c90100rq47&url=http://s8./orignal/5c3ef2c9ha20edd848217"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8./middle/5c3ef2c9ha20edd848217&690" \* MERGEFORMAT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图3- 3:
HYPERLINK "http://photo.blog..cn/showpic.html" \l "blogid=5c3ef2c90100rq47&url=http://s2./orignal/5c3ef2c9ha20ee1e95021"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2./middle/5c3ef2c9ha20ee1e95021&690" \* MERGEFORMAT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我们通过上两个图知道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并且是真实存在的。
[投影]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和原子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硅粉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
[提问]究竟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它们有哪些基本性质?我们先来了解分子及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师]投影板书:一、分子的概念,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8页下面最后一段,归纳出分子的性质。
[教师]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教师]除此之外,分子还有什么基本性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实验3-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和第49页的探究实验。
[学生]陈述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由此发现的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性质。
[教师]板书: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提问]列举一些生活中说明分子运动现象的实例呢?
[提问]现有一块糖,要使它在水中快速溶解,有哪些方法?
[提问]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总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状态、温度以及外力有关系。
[演示实验]等体积的水和酒精相混合。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教师]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间间隔大小:气态>液态>固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进而得出物质三态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练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以下生活现象:
1.湿衣服晾在太阳下比晾在阴凉处干得快。
2.蔗糖溶解于水,蔗糖看不见了,而水却有了甜味。
3.墙内开花墙外香。
4.给篮球充气。
5.一滴水有很多分子。
6.酒好不怕巷子深。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