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2.3多民族的国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推荐】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2.3多民族的国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多民族的国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搜集整理资料、汇报学习、读图分析,知道我国56个民族根据人口数目的多少的划分,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理解我国民族政策,并能认识到我国56个民族团结一家共同建设祖国。
教学重点 1、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2、理解我国民族政策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民族政策
教学方法 讲授式与小组学习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汉族 总数:56个民族 55个少数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大散居 分布:交错杂居 汉族集中在东部 小聚居 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促进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提问:歌中“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 ,指的是什么?过渡提问:“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属于什么民族?为什么?” 倾听思考、回答 设疑,激发兴趣
56个民族根据人口数目的划分 课件:“汉族和其他55个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图提问:汉族和其他55个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课件:“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和“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图提问: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民族是?过渡:人口无论多还是少,各种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 为什么说56个民族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只六花 ”?让我们听一听我们班各小组提供的调查资料。 读图回答问题 理解少数民族的由来,培养读图能力。
小组汇报与展示 小结:我国各族人民自己的心愿、信仰和审美观念,以及最喜爱的东西,用现实的或象征的手法,反映到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中,并且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和传承,使得各民族呈现出丰富多彩和百花争艳的民族特色。过渡:56个民族的家在哪? 一组:介绍各民族春节习俗二组:介绍各民族的民居三组:介绍各民族的节日四组:介绍各民族的服饰五组:介绍各民族的美食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展示自我的能力,促进学生理解认识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和共同建设祖国。
民族的分布 课件:民族分布图提问:1、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的省区?2、从方位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儿 3、找出汉族主要集中分布的省区和所处方位。4、少数民族居住地有汉族居住,汉族主要居住的有少数民族居住吗?小结: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汉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分析读图,回答问题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说出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政策 过渡提问:56个民族交错杂居,又各自有各自的主要集中居住地,但歌中却唱到“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怎么看待歌中唱到的“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小结:前面我们已经认识到我国56个民族确实就是56个星座,56只花。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财富和灿烂的文化,共同保卫祖国,所以我们是一家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 思考回答问题。 促进理解民族政策。。
附件:小组发言的内容
第一组:民族春节习俗
我们第一小组成员:张皓雯、邱嘉俊、郑嘉宣、胡欣怡、李家庆、杨芯慈。我们共同搜集整理了各民族春节习俗的资料,下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课件1:
中国的56个民族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课件2: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春节习俗吗?
(对了)是汉族的春节习俗。
办年货、扫尘、贴春联、放鞭炮、压岁钱、拜年吃饺子是汉族过春节的主旋律。
课件3: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状族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壮族最隆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便围着火塘四周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庆祝。壮族女子马上提着水桶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
课件4:大家看这是达斡尔族的春节习俗。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课件5:下面我们再看蒙古族的春节习俗。
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并进行歌舞庆祝。
课件6:最后我们看看满族的春节习俗。
满族分“红、黄、蓝、白”等八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怕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的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怕日子过的没有门路。
我的讲解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组:民族民居
我们第二小组的成员:张曦云、王天卓、白婷毓、张瑜嘉、宁雨桐。我们共同搜集整理了民族民居的资料,下面由我来介绍给大家。
课件1:提问:请问同学们这是哪个民族的民居?
(回答正确)这是汉族最典型的代表民居老北京的四合院。
中国人的理想居住模式,非四合院莫属。所谓四合院,是指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四合院的精髓在于“合”字,无论是物质的“合”、精神的“合”,都将所有家庭成员紧紧地“合”在一起。让居住在里面的人们,能充分发挥尊老抚幼、晨昏定省的和睦共处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浓厚的人文色彩。
课件2: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民居吗?
(对了)陕北地区的汉族窑洞。
陕北汉族人们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在加上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
课件3:提问:大家再看这是什么民居?
这是回族的口袋房。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立在地面上。”这句老话是对富有满族特色的民居形象的描绘。满族民宅采用三面环火炕,火炕也叫“万字炕”,墙体结实,形成硬山两面坡的独特结构。有利于室内保暖,因其形似口袋又叫口袋房。
课件4:提问:东北有三怪 其中有一怪是“窗户纸糊在外”,大家知道为什么窗户纸糊在外面吗?这个说的就是满族的口袋房,因东北的昼夜温差很大,清晨窗纸被露水打湿后失去了粘度,当屋子外面的风刮起来时,窗户纸被就会被吹落,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便出现了“窗户纸糊在外”。
课件5:提问:大家再看这是什么民居?
傣族的竹楼
傣族的竹楼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层楼房,底层有的架空,用来饲养耕牛或堆放杂物。二层设堂屋和卧室供人居住,并在一侧或两侧设有外廊和晒台。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
课件6:提问:大家再看这是什么民居?
(回答正确)蒙古包。
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围栏支撑,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 ,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其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族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
课件7:
我们介绍的几个民居只是中国的民居中代表。由于中国民族众多,疆域辽阔,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等都不相同,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
我的讲解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组:民族节日
我们第三小组成员:高轶琳、贺少帅、丘宇、韩诗悦、彭妙妍、刘怡鹏。我们共同搜集整理了民族节日的资料,下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节日。
课件1:提问:请问同学们这是什么节日吗?哪个民族的?
(回答正确)这是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课件2:提问:大家知道这是节日吗?
(对了)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课件3:提问:大家再看这幅图知道这是节日吗?
这是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族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主要活动有斗羊、斗鸡、斗牛、摔跤、歌舞表演等。
课件4:提问:大家再看这幅图知道这是节日吗??
这是蒙古族的雪顿节又称晒佛节。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的藏戏演出和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2006年5月,雪顿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课件5:提问:大家再看这是什么节日?
这是瑶族的达努节。
达努节是瑶族人民不忘母恩的纪念日,它生动再现了瑶族先民狩猎、农耕、与大自然斗争的情景。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达努节,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宴请宾客,同时还举行铜鼓舞、斗画眉、赛弓箭、赛马等文娱活动。现在达努节经历史变迁,逐渐从民间宗教节日变成丰收节和平安节。
我的讲解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组:华夏民族的服饰
我们第四小组成员:王昊、黄策云、李颂、谷明润、徐泽坤、李之瑶。我们共同搜集整理了民族服饰的资料,下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
课件1:提问:请问同学们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吗?
(回答正确)这是蒙古族的服饰。
蒙古族服饰主要以蒙古袍、帽子、坎肩、蒙古靴为主,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蒙古袍大多采用织锦缎、丝绸、布帛为面料。蒙古靴以家畜的皮为面料。款式又根据自然环境、部落习俗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不管是哪个部落的服饰,都是蒙古民族文化的积淀,都闪烁着民族的智慧。
课件2:提问:大家知道哪个民族的服饰吗?
(对了)这是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女子常戴盖头。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或蓝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色的薄纱巾。
课件3:提问:大家再看这幅图,请问同学们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是的)这是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男性服装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 女性喜用对比色彩,使得服饰红得更亮,绿得更翠。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所以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 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课件4:提问:大家再看这幅图,请问同学们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答对了)这是朝鲜族服饰。
朝鲜族传统服饰最大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男人穿裤,女人穿裙。男装的特点是裤裆和裤腿都较宽,裤脚系布带,便于盘腿席坐;妇女为短袄长裙,袄的长度刚刚过胸,长裙长及脚跟。男女服饰囧然不同。
课件5:提问:大家看这是什么民族的服饰?
这是傣族的服饰。
傣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扎包头,发上插各种花、梳子或装饰等。男子服装,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 ,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 布、红布等包头。
课件6:提问:大家再看这是什么民族的服饰?
(对了)这是藏族的服饰。
藏袍的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脱袖的装束成为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我的讲解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组:民族美食
我们第五小组的成员:张龙基、翟雅茹、马非凡、马睿、郝美雅、赵悦、邓浩楠。我们共同搜集整理了民族美食的资料,下面由我来介绍给大家。
课件1:提问:请问同学们吃过这两种食品吗?叫什么?(羊肉串、馕)这是哪个民族的美食代表?(新疆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烤羊肉串。主食以面食为主,最具代表的是用小麦粉和杂谷粉烤制的饼状的馕。
课件2:提问:大家知道酥油茶和糌粑是哪个民族的典型食品吗?
(对了)是藏族的。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自称“博巴”。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足玛米饭,藏族传统宴席食品,用足玛、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
课件3:提问:大家知道烤全羊哪个民族常吃的食品吗?
(对了)是蒙古族的。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蒙古族牧民视黄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课件4:提问:大家知道酸汤鱼是哪个民族的典型食品吗?
是苗族的。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课件5:提问:大家知道哪个民族不吃猪肉吗?
对,是回族。
大家看图中是回族的面点食品。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回族以清真食品为主,典型食品有:清真万盛马糕点、羊筋菜、金凤扒鸡、翁子汤圆和绿豆皮等。
课件6:最后我想说说我们小组的感受
我们在搜集民族美食资料时发现,我国各民族的饮食传统和特色真的是丰富多彩,说不完,数不尽。今天所介绍的民族美食只是其中的一小小部分,希望有更多机会我们再一起共同分享五彩缤纷的民族饮食文化。
我的讲解完毕谢谢大家。
PAGE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