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的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防火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控制变量的几组对比实验探讨燃烧的条件,使这生初步学会观察、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调查学校、商场、小区配备的灭火器,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
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准备
制多媒体课件、镊子、酒精灯、棉花、水、蜡烛、烧杯、火柴、木条、一小块煤、沙子、扇子、水槽。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展示几幅有关燃烧的画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火对于人类的意义。 观察画面,思考火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辨证思考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探究活动一】燃烧的条件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燃烧事例?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为学生提供仪器和药品。燃烧的条件:(1)镊子、酒精灯、蘸有酒店精的小棉球、蘸有水的小棉球、火柴;(2)两支小蜡烛、烧杯、火柴;(3)镊子、一根小木条、一小块煤、酒精灯、火柴。灭火的原理:蜡烛、火柴、空烧杯、扇子、沙子、水槽。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形成燃烧的概念。依据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探究燃烧条件获得结论: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探究灭火的原理获得结论: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2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隔绝空气或氧气。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创新教材实验,用常见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明显的实验现象验证学生的推理,使学生体验推理探究获得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探究活动二】防火与逃生知识播放网络视频:《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http://www./ican/ican.html)。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种灭火的方法都适用于任何火灾呢?对于不同类型的火灾,我们应该采用什么具体的灭火方法? 2.让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学校、商场、住宅等配备了哪种灭火器,阅读使用说明,了解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3.论论:遭遇高楼火灾怎么办? 学生观看视频后以竞猜的方式回答火灾的扑灭方法。 汇报交流:三种常见的灭火器,每种灭火器适用的范围及依据的原理。 学生激烈讨论,畅谈火灾现场逃生自救的方法。 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让学生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培养学生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火灾的危害,增强学生防火意识,同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附:遭遇高楼火灾怎么办? 一、保持清醒头脑,扑灭初期火灾 火灾发生时,一定要冷静地面对。假如火灾初起时就被发现,可趁火势很小之际,用灭火器、自来水等灭火工具在第一时间去扑救,同时还应呼喊周围人员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有多人灭火,应进行分工,一部分人负责灭火,另一部分人清除火焰周围的可燃物,防止、减缓火势蔓延。 二、针对不同火情,寻求逃生良策 逃生开门前应先触摸门锁。若门锁温度很高,则说明大火或烟雾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应关闭房内所有门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同时利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向外报警。 若门锁温度正常或门缝没有浓烟进来,说明大火离自己尚有一段距离,此时可开门观察外面通道的情况。开门时要用一只脚抵住门的下框,以防热气浪将门冲开。在确信大火并未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应尽快逃出火场。 三、遇有浓烟湿毛巾捂鼻,弯腰低头迅速撤离 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墙角、桌子底下、大衣柜里等,因为这些都是火灾现场中最危险的地方,而且又不易被消防人员发觉,难以获得及时的营救。 四、预先熟悉逃生路线,了解掌握逃生方法 每个人要对自己工作、学习或生活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做到了然于胸,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觉得走投无路了。 五、火灾逃生四个注意 1.逃生勿入电梯,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但是,千万不要轻易乘坐普通电梯。因为发生火灾后,都会断电而造成电梯“卡壳”,这样逃生者会被困在电梯中,反而处于更危险的境地,给救援工作增加难度;另外,电梯口直通大楼各层,火场上烟气涌入电梯井极易形成“烟囱效应”,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 2.楼梯可以救急,逃生时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外窗的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设施,对老、弱、病、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互相帮助,共同逃生。在楼梯这种安全通道都配有应急指示灯作标志,火灾发生时,人们可以循着指示灯逃生。对于专门设有避难层的高层建筑,如果无法逃离大楼,可以暂时呆在避难层等待援助。 3.不可盲目跳楼 在得不到及时救援,又身居楼层较高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跳楼,可用房间内的床单、被里、窗帘等织物撕成能负重的布条连成绳索,系在窗户或阳台的构件上向楼下滑去,也可利用门窗、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 4.学会使用求救信号。除了拨打手机之外,也可从阳台或临街的窗户向外发出呼救信号,比如向楼下抛扔沙发垫、枕头和衣物等软体信号物。夜间则可用打开手电、应急照明灯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帮助营救人员找到确切目标。
【课堂小结】组织学生畅谈本节课的体会,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侧重学法交流与感受,反思与评价。 激励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并使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
作业布置
根据自家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需采取的措施)。
教材第135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
物质具有可燃性 从燃烧区撤走可燃物
有氧气(或空气) 把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教学反思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面粉爆炸实验的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防范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难点
爆炸条件的理解。
教学准备
塑料油桶(5升)和营养快线瓶子(1.5升)各一个、中间插有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两个、乳胶管一段(1.2米),细铁丝一根(30厘米),蜡烛两支(5厘米长)、打火机一个、封口胶带一卷,铁架台(带铁夹)一个,刚炒过的干燥面粉两小烧杯(50毫升的烧杯),小刀一把,细绳一根;制课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用课件展示图标,引入新课: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急剧地燃烧,如果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常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常会看到下面的一些图标,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哪些的信息呢? 聆听、观看图标、看教材133页,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的意义。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探究活动一】粉尘爆炸实验1.提问:以上这些图标在哪些场合出现呢?为什么在这些地方要粘贴这些图标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演示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2.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对教材第132-133页[实验7-2]进行改进创新,如下图:先用课件展示并简单介绍创新实验装置,再做实验。 学生思考后回答: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将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探究活动中来。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感受爆炸的真实情景,在老师的指导下思考下列问题: 1.单独一支蜡烛在大塑料瓶外燃烧会不会爆炸? 2.单独一支蜡烛在大塑料瓶内燃烧会不会爆炸?3.点燃一支蜡烛在罐内,鼓入大量空气,但不加盖会不会爆炸?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得出爆炸发生的条件:有限空间; 急速燃烧; 积聚大量的热量。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爆炸危害的认识,体会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爆炸所需的条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
【探究活动二】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让学生阅读教材132页“资料卡片”。让学生阅读教材134页“资料卡片”。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爆炸极限的概念和生产、运输、使用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进一步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探究活动三】课堂练习 1.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管理要求的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乙醇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里吸烟 D.生产乙醇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2.下列①一④的变化中,属于燃烧的是 ;属于爆炸的是 ;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属于因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然的是 (填序号)。①面粉厂的车间内遇明火 ②酒的酿造 ③夏季把白磷露置于空气中 ④照相时用镁光灯。 利用习题,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交流防火防爆知识。 通过讨论交流防范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作业布置
教材第135页第4、5、6题。
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有限空间
一、爆炸的条件 急速燃烧
积聚大量热
二、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缺一不可
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