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年级 七 科目 地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课题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第1课时) 授课类型 新课课标依据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课时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邻国、首都;知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大国。 2.读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地形种类和地形单元,知道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4.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教学 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 难点 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影响。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 媒体类型 教学 作用自学探究 归纳总结 当堂检测 图片 文字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举例验证,建立概念教学流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措施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印度自然环境的内容,并完成新学案自主学第一、二题。 学生通过完成预习任务,并就预习后自己有什么疑惑,由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录整理。 通过巡视检查自主学习习题,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课堂探究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从地图上找出并简述印度的地理位置。 2.从地图上找出印度主要的邻国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3.从地图上找出印度的地形分布特点 4.简述印度人口特点 5、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读图,简述认识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2.读图,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3.东南亚主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越条件? 分组讨论,各小组由组长负责本小组合作学习纪律及分工,其他成员根据小组长职责共同合作学习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教师巡查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关注探究效果。交流展示 为检测小组讨论情况,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推荐相结合方式,由小组代表口头回答。 小组长根据组内分工,督促组员按老师要求完成并做好记录。 纪律扣分由班长负责。根据小组与个人回答情况,赋予不同小组与个人奖励积分。精讲点拨 印度是南亚大国,但过度增长的人口压力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与图片,结合已学过的知识综合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设计相应问题,学生回答,考察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并对回答优秀学生赋予分值。课堂反馈 教师通过新学案检测资料来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 抽查答题情况,赋予学生分值,并给予鼓励性评价。课后检测 必做:临摹7.34印度的地形图,掌握印度的地形和邻国名称。板书设计 7.3 印度(1)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位置: 邻国: 面积: 地形: 人口: 二、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 风向和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