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表格式学案(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表格式学案(有答案)

资源简介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传承人类文明成果。
能力目标 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知识目标 理解生命来之不易,是独特的,是不可逆的,是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重点 难点 重点: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难点: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教法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情境导入 展示“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谈谈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学生的感悟,导入新课。 方式二:图片导入(见课件) 展示《西游记》图片,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那么多妖怪想吃唐僧肉 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唐僧肉吗 我们真的能长生不老吗 生命真的可以永恒吗 教师总结:生命不仅是我们看到的肉体生命,还包括我们的精神生命,作为肉体的生命总会有尽头,精神却可以实现永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我们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生命的特点是什么 ) 2.如何正确看待死亡 3.怎样理解生命有接续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生命有时尽 活动一:人类起源、人的降生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来之不易。 1.多媒体展示抗战图片 问题: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何感受 参考答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多媒体展示指纹等 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是独特的。 3.多媒体展示名言、不同年龄段的图片 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短暂的。 4.思考:为什么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如何看待死亡 ) 参考答案: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问题:综合上述图片和问题总结我们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生命的特点是什么 ) 参考答案:(1)生命来之不易。(2)生命是独特的。(3)生命是不可逆的。(4)生命是短暂的。 (5)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导 与 学 过 程 探究(二)生命有接续 活动二: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 参考答案:(1)我的家人有了新的身份。(2)姐姐说自从有了我,她就“升级”了…… 教师总结:我们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在传承中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活动三:多媒体展示孔子传人家风、国风的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生命哪些方面的传承 小组探究,组员轮流发言。 参考答案: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总结:怎样认识生命的接续 答案:(1)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拓展:我们如何面对生命 (1)直面生命: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向死而生,让我们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2)传承生命: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让我们来丰富生命、传承生命! 教师随笔
板书 设计
课堂 练习 1.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人生来去无常 ②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③生命是短暂的 ④生命是可贵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2.从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到现在全球有七十多亿人口,人类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当然,今后人类还将继续生存和世代发展下去。这说明( A ) A.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B.女娲是人类真正的祖先 C.世界人口过多给地球造成了沉重负担 D.生命有时尽,人类最终将走向灭亡 3.浩浩的学习成绩不错,爸爸给他提出了要求,希望浩浩能完成爸爸未完成的上大学的愿望。浩浩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所以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在生命的传承中,浩浩明确了自己的责任 ②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③子女必须完成父母没有完成的事情 ④浩浩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学 反思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