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 灰 雀教材pp.103~1041.会认“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生字,能正确认读“郊外、养病”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3.能读出对话的语气,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能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灰雀的资料。【教学方法】选用“合作探究”或“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觉能力。【学习方法】练习强化法,通过反复练习写生字,提升汉字书写能力;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想象法,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更好地感知文章的情感态度。2课时第一课时情景导入1.(课件出示列宁的照片。)他是谁?谈谈你对他的了解。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后简介列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列宁、灰雀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灰雀)初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3.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读音。出示词语卡片,指生认读。(2)理解重点词语。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可惜:值得惋惜。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指导书写重点生字:郊:“交”最后一笔都由捺变成点,左右部分可以写得紧凑些。男:“田”中间的一竖与“力”的一撇是分开写的。或:不要少写斜钩上的一撇。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生字图片,指生读课件上的词语。列宁 胸脯 惹人喜爱 仰望 面包渣 或者 可惜 肯定 诚实2.师:读了上面的词语,同学们一定会想起我们上节课学的课文——《灰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灰雀)(生齐读课题)探究新知一、学习第1自然段。1.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灰雀吧!(播放灰雀的视频。)2.视频中的灰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那么作者笔下的灰雀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描写灰雀的句子。4.指生回答。(出示课件。)5.作者笔下的灰雀给你怎样的感觉?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6.第1自然段除了介绍灰雀之外还给我们介绍了什么?从哪些字词中看出列宁喜爱这些灰雀?7.齐读第1自然段。二、学习第2~10自然段。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 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对小男孩的语言描写。(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2)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肯定地说)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果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 画出列宁说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①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②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想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3)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三、学习第11~13自然段。1.课件出示思考题。(1)男孩为什么低着头?(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4)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3.小组代表发言。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业布置1.选用《学海乐园》相关同步练习。2.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小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小男孩认识并改正错误,主动放还鸟儿。这个温暖的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和对小男孩的关爱、尊重,也表现了小男孩的诚实与天真。作者抓住对列宁的语言、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列宁对灰雀深深的喜爱之情,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表达对某种动物的喜爱。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朗读尤为重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朗读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