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科学保送生训练营讲义光学篇之面镜成像4.如图所示,S为一在xy平面内的点光源.一平面镜垂直于xy平面放置,它与xy平面的交线为MN,MN与x轴的夹角θ=30°.现保持S不动,令平面镜以速率v沿x轴正方向运动,则S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A.以速率v沿x轴正方向运动B.以速率v沿y轴正方向运动C.以速率1/2v沿像与S连线方向向S运动D.以速率v沿像与S连线方向向S运动成角度平面镜成像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所示,两平面镜A和B之间的夹角为9°自平面镜B上的某点P射出一条与B镜面成β角的光线,在β角由0°至180°范围内(不包括0°)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当β取某角度时,光线经镜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点,则符合该要求的β的个数有( ) A.1个B.4个C.6个D.9个2.如图所示,两平面镜A和B成15°夹角交于O点,从C点处垂直于A镜射出一条光线,此光线在两镜间经多次反射后不再与镜面相遇.试问:有几次反射?而最后一次反射发生在哪个镜面上?(镜面足够长)( ) A.5次,B镜B.6次,B镜C.5次,A镜D.6次,A镜3.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 A.1°B.2°C.3°D.4°4.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不动使平面镜转动5°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变化是( ) A.减小5°或增加5°B.减小10°或增加10° C.一定增加5°D.一定减小 5.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则这过程中反射光线偏转角度为( ) A.20°B.50°C.30°D.60°6.反射光线与平面镜成60°角,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夹角为( ) A.50°B.60°C.100°D.80°7.从某一平面镜上反射出一条光线,这条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那么该反射光线的入射角应该是( ) A.50°B.60°C.40°D.30°8.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AO和BO的夹角θ=15°,一条光线CD射向平面镜AO,与镜面夹角为θ=15°,在平面镜AO上发生第一次反射,然后射向BO发生第二次反射,再射向AO发生第三次反射….下列关于此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发生第2次反射时,反射角为30° B.光线发生第6次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C.光线在两平面镜上可以发生无数次反射 D.光线在两平面镜上至多共发生11次反射9.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入射光线跟其中的一个镜面平行,经两个平面镜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跟另一个镜面平行,如图所示,那么此⊙应为( )A. 30度 B. 45度 C. 60度 D. 75度10.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4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 ) A.20°B.70°C.140°D.90°11.已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α,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4α,则入射角为( ) A.15°B.30°C.45°D.60°12.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镜面之间夹角为α,在两平面镜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S,如果要保证S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两次反射,则α的最小值是( ) A. 120° B. 90° C. 72° D. 60°二.填空题(共3小题)13.如图所示,平面镜OA与OB夹角为α,若平行于平面镜OB的光线PQ经过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恰好平行于平面镜OA,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α为 _________ .若要使平面镜OB的光线PQ在平面镜之间最多发生m次反射,则现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必须满足条件是 。14.如图所示,两平面镜MP、PN相交,夹角为60°,一束光线AO斜射到MP上,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但反向射出,则AO与MP夹角α为 _________ .15.如图所示,两平面镜A和B成10°夹角交于O点,自A镜上a点处垂直A镜射出一条光线,此光线在两镜间经 _________ 次反射后不再与镜面相遇.设两镜面足够长.三.解答题(共1小题)16.在两相交平面镜a、b之间有一发光点S,如图所示.试画出由S发出的一条光线,分别经a、b两镜面各反射一次后,使它仍回到S点. 成角度平面镜成像个数问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如图所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在其中任一位置放置光源S,那么它所成的像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竖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三个像,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镜子内的三个像( )A. 全都做顺时针运动 B. 全都做逆时针运动C. 一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D. 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3.如图所示,房间内一墙角处相临两墙面挂了两个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在该墙角紧靠镜面处放有一个脸盆,盆内有水.某同学通过镜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 ) A.3个B.6个C.9个D.无穷4.如图所示,墙面上挂着标有“255”数字的牌子,在其相邻的一墙面上挂着一平面镜,地面上也放有一平面镜,通过平面镜不可能看到的数字是( ) A.522B.552C.225D.2525.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P点处,放有一个球形放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浅色,右半部分为深色,在P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B.C.D.6.人站在哈哈镜前,会由于哈哈镜的特殊形状而使人体不同部位的像或被拉长或被压短而变形,令人发笑.现有一个如图甲所示由两个水平方向的柱面镜连接而成的哈哈镜,竖直置于水平地面上.当一个与哈哈镜等高的人站在其正前方(如图乙所示),他看到的像的情况是( ) A.上半身的像被拉长B.下半身的像被拉长 C.全身的像都被拉长D.全身的像都被压短二.解答题(共2小题)7.(1)如图所示,一人两眼的正前方有一平面镜MN,镜的两边贴有遮光纸,此人正好通过中间未被遮住部分看到自己的全部脸宽,找出面镜未被遮住部分,并用作好标记,写出作图步骤.(假设A、B表示人脸部的宽度,E1、E2表示人两眼的位置)(2)当你站在“哈哈镜”前,发现自己变长了的“头”,变短了的“腿”时,你的头和腿分别是由什么镜所成的像? 8.小明喜欢看星星,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一天晚上,小明突然想:星星为什么老是眨呀眨的呢?难道它们能一会儿发光,一会儿不发光?不可能!那又是为什么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明收集了下面这些光现象,或许可以从中找到原因.(1)在野外围着篝火烧烤,隔着篝火会看到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2)在哈哈镜前会看到自己大变样.(3)夏天,可以看到柏油路上好像有一股水汽在上升,隔着水汽看到对面的东西好像在晃动.问题一:你觉得小明收集的这些现象当中,有哪些与星星眨眼问题相似?你觉得它们的相似点在哪里?问题二: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了吗?请你想一下,在月球上看到的星星会眨眼吗?为什么?问题三:美国的哈勃天文望远镜是科学家们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送上天去的.然后通过无线电波把图象传回地球,它无论是制造还是维护都非常昂贵,科学家们为什么要把天文望远镜送到天上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成角度平面镜成像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分析:两平面镜A和B之间的夹角为α,自平面镜B上的某点P射出一条与B镜面成θ角的光线,在θ角由0°至180°范围内(不包括0°)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当θ取某角度时,光线经镜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点,则把180分解成两个整数相乘,有几种分解方法就有几个要求的.解答:解:当θ取某角度时,光线经镜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点,则把180分解成两个整数相乘,把180度分解成几个整数相乘,就有几个符合该要求的β的个数.则180°=90°×2=60°×3=45°×4=36°×5=30°×6=20°×9=18°×10=15°×12=180°×1.共有9个. 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因光线经镜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点,所以就是要求我们把180°分解成两个整数相乘,此题有一定难度,是一道竞赛题.2.分析:由题中的“光线在两镜间经多次反射后不再与镜面相遇”,可知,最后一次反射光线必然与A或B镜面平行,最后一次的反射角一定为75°,所以每反射一次,入射角增加15°,=5(次)第一次在B镜反射,第二次在A镜反射,以此类推,奇数一定在B镜反射.解答:解:发生第一次反射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两个镜面间的夹角为15°,可以求得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75°,此时的入射角为15°,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此时的反射角也为15°,即可求出此时的反射光线与上面平面镜的夹角为105°;同样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以求出这条反射光线以与下面的平面镜成75°夹角射向下面的平面镜发生第二次反射.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以推出第二次反射时的反射光线与下面的平面镜的夹角与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也为75°,经过两次反射后,光线由最初的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变为75°.以此类推,每经过两次反射,每反射一次,入射角增加15°,=5(次)第一次在B镜反射,第二次在A镜反射,以此类推,奇数一定在B镜反射.所以当经过5次反射后,此时的出射光线与上面的平面镜平行,不再相遇.故选A.点评:明确不再相遇的含义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通过前两次的反射,明确角度的变换规律,推出=5(次)是难点.3.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下面两点:(1)做出光的反射光路图,根据光路图可以确定每次入射时入射角两个平面镜夹角θ的关系.(2)光线原路返回的含义:必须是经过多次反射后,最后的一次入射是垂直于其中的一个平面镜,即入射角等于零.解答:解:画光的反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图知:光线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为:90°﹣θ;第二次入射时的入射角为:90°﹣2θ;第三次的入射角为:90°﹣3θ;第N次的入射角为:90°﹣Nθ.要想延原来光路返回 需要光线某次反射的入射角为零所以有 90°﹣Nθ=0,解得:θ=,由于N为自然数,所以θ不能等于4°.故选D.点评:(1)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并结合了几何方面的知识.(2)明确此题中每一次反射,入射角与两平面镜之间夹角θ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一个难点,它利用了几何中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内角和的知识.4.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平面镜转动5°角时,入射角增加或减小5°,所以反射角也增加或减小5°,所以反射光线与的夹角增加或减小10°.故选B.5.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根据“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求出入射角的度数;其次根据“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求出此时反射角的度数.然后可知则这过程中反射光线偏转角度.解答:解:由“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可知,入射角为:90°﹣20°=70°,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则此时入射角为90°﹣50°=40°,这说明反射角减小了30°,即这过程中反射光线偏转角度为60°.故选D.6.分析: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根据角与角的关系求出入射角,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又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夹角为2×30°=60°.故选B.7.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过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要搞清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此时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60°.故选B.8.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即可确定两个平面镜反射的次数.解答:解: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以及三角形知识可以得到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一次反射,入射角会比上一次减少15度,所以从第一次入射角75°开始,依次为60°,45°,30°,15°,0°,即第六次反射时会以0°角射向OB平面,故此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然后光会沿原路返回再经过同样的5次反射后,沿DC平行射出,所以共有11次反射,所以BD选项正确. 故选B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和应用,注意在此题中光不只是经过一次反射,反射的此数与两平面镜的位置有关.9.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而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和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相等,又因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分别与两镜面平行,可以结合几何中角的关系定律,来推导⊙的度数.解答:解:因为入射光跟平面镜OM2平行,出射光跟OM1平行,如图所示,AB∥OM2,CD∥OM1,则∠1=θ,∠4=θ.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1=⊙,∠3=∠4=⊙,所以△BO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6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和反射,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解,因此,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10.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可知,法线会平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这样可得到反射角的度数,再根据法线与镜面垂直,可得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解答:解:∵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40°,法线平分这个角∴反射角为140°÷2=70°又∵法线与镜面垂直,夹角为90°∴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90°﹣70°=20°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1.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镜面的夹角,两角是互余关系;(3)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但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解答:解:入射光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α,则反射角与平面镜的夹角也为α,又因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4α,所以α+α+4α=180°;所以α=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故选D.12.分析: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入射光线SA和反射光线SB,②设入射光线与任意平面的夹角为β,则第一次反射后射出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也为β,当第二次入射时候,入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80﹣α﹣β,同理,可以推出第二次反射出来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也为180﹣α﹣β,要使第三次反射不发生,需要180﹣α﹣β≤α,又因为β是外角,所以>,然后解不等式即可可得出结论.解答:解:S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两次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入射光线SA和反射光线SB,如图所示:设入射光线SA与平面镜MO的夹角为β,则反射光线AB与平面镜MO的夹角也为β,当第二次入射时候,原来的反射光线AB即为入射光线,则AB与平面镜NO的夹角为180﹣α﹣β,同理,SB与平面镜NO的夹角也为180﹣α﹣β,要使第三次反射不发生,β≥180﹣2α,又β>必成立,所以≥180﹣2α,解得α≥72度.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步骤有三个:一是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入射光线SA和反射光线SB,二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二次反射出来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三是明确使第三次反射不发生,180﹣α﹣β≤α,然后问题可解.二.填空题(共3小题)13.分析:反射两次后平行与OA,做出光的反射光路图,根据光路图可以确定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α.解答:解:画光的反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根据平行线和反射的性质可知:∠1=∠2=α,同理可知θ=∠AQP=∠OQC∴△OQC是等边三角形,∴∠θ的度数为60度.故答案为:60度.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和反射,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解,此题体现了不同学科间是相互联系的特点.14.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要清楚要使光线经镜面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光线要与镜面垂直.解答:解:根据题意反射光线与镜面N垂直,如图,由图知,反射光线与M的夹角为90°﹣60°=30°.故答案为:30°.15.分析:当光线的传播方向与平面镜平行时,两者不再相遇,由此入手确定答案.解答:解:发生第一次反射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两个镜面间的夹角为10°,可以求得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70°,此时的入射角为10°,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此时的反射角也为10°,即此时的反射光线与上面平面镜的夹角为100°;同样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以求出这条反射光线以与下面的平面镜成70°夹角射向下面的平面镜发生第二次反射.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以推出第二次反射时的反射光线与下面的平面镜的夹角与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也为70°,经过两次反射后,光线由最初的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变为70°.以此类推,每经过两次反射,出射光线与下面的平面镜的夹角减小20°.当经过8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下面的平面镜成10°角射出.此时的出射光线与上面的平面镜平行,所以不再相遇.故答案为8次.三.解答题(共1小题)16.分析:本题应用到的知识点是: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通过点光源的像点;解此题的突破点在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a、b中分别所成的像点S1、S2,难点在于能知道从点光源S发出的符合条件的光线,在平面镜a、b间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形成三条封闭的光线,且能分析出中间的一条在两个像点S1、S2的连线上.解答:解:先作出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a、b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1、S2,连接S1、S2分别交平面镜a、b于点A、B,连接SA、AB、BS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符合分别经a、b两镜面各反射一次后,仍回到S点,如图所示:注意实际光线用实线,辅助线用虚线.点评: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成角度平面镜成像个数问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所示,S在M1中成像S1,S在平面镜M2中成像S2,S发出的光线斜射到M1后,其中一部分反射光又射到M2上,发生第二次反射.那么,第二次反射的光线好像是从S3发出的,即S点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中可成三个虚像.因为S点发出的光线射到这两个平面镜上后最多只能发生两次反射.解答:解:利用对称法作图,分别找出S点在平面镜M1、M2中所成的虚像S1、S2,同理确定出第三个虚像S3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原理和光的反射定律,而且还和实验现象紧密联系.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实验,学会分析实验结论.2.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来解答此题.解答:解:S在竖直的平面镜中成的像为S′,在水平的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S′在水平的平面镜中成的像为S″,而S″在竖直的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点也是S°,即再次成像的像点是重合的,所以一共有3个像,如图所示: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由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体是左右相反的,所以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时,则镜子内的三个像中,S°和S′全都做逆时针运动.S″是相反了两次,也就是说,S″应该是和S一样的顺时针转动,故选项C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是左右相反的.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3.分析:由于角度都是垂直的,因此每个镜子里只能反射到2个像,脸盆里的水也可以当作一面镜子,因此有6个像解答:解:脸盆里的水也可以当作一面镜子,就是三面互相垂直的镜子 我们令左边的镜子是1,右边是2,下边的是3,如下图所示:首先人在1中成像,1中成的虚像又在2和3中各成一个像,已有3各像;再考虑在2中成像,2中成的虚像在1和3中又成像,但是2中的虚像在1中成的像和1中的虚像在2中成的像重合,故已有5个像,最后在3中成像,这个虚像在1和2中成的像分别和已有的像重合 所以它只贡献一个像,所以一共是6个像.故选B.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原理和光的反射定律,而且还和实验现象紧密联系.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实验,学会分析实验结论.4.分析:关于镜子的像,实际数字与原来的数字是轴对称图形,根据相应数字的对称性可得实际数字.解答:解:墙面上挂着标有“255”数字的牌子,若平面镜是相对牌子是竖直方向的,则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数字是225,若平面镜是相对牌子是水平方向的,则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数字是522,若平面镜是相对牌子是倾斜方向的,则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数字有可能是552,总之,通过平面镜不可能看到的数字是252.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镜面对称,得到相应的对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若是竖直方向的对称轴,数的顺序正好相反.不可能改变.5.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如镜面垂直.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平面镜MO和NO中分别作出P的像A和B,A又在NO平面镜中成像,B又在MO平面镜中成像,两个像重合,物体在两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间,我们在平面镜中能看到三个像.照相机和物体P,像C在同一条直线上,照相过程中,像C被物体P阻挡,照相机不能照到像C,能照到物体P的白面,能照到A像、B像,并且AB像是对称的.解答:解: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物体P在平面镜MO中的像A,对于球的黑白两部分,要作黑白分界线直径的像来确定.同理作物体P在平面镜NO中的像B.像A在平面镜NO中成像,像B在平面镜MO中成像重合得到像C.照相机和物体P,像C在同一条直线上,照相机只能照到物体P的白面,所以照相机拍摄到的照片是D.故选D.点评:本题首先确定物体放在两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之间成三个像,物像一共有四个,物体、像C、照相机在同一条直线上,照相机不能拍摄像C,从而排除A和B选项,照相机正对物体P拍摄,只能拍摄到物体P的白面来确定最后答案.6.分析:哈哈镜由凸面镜和凹面镜组成.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成缩小的虚像;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放大的虚像.解答:解:哈哈镜中凸起的部分就相当于一个凸面镜,成缩小的像,所以人像变短;凹下去的部分相当于一个凹面镜,成放大的像,所以人像变长.故选B.二.解答题(共2小题)7.分析:(1)人的脸在镜中成像,眼睛看镜中的像,眼睛E1看看脸的像A'B',眼睛E2看看脸的像A'B',相重叠的部分正好看到脸的全部.(2)凸面镜能使人的像拉长,凹面镜能缩短人的像.解答:解:(1)先作脸AB的像A'B',眼镜E1看看脸的像A'B'(红线),眼睛E2看看脸的像A'B'(绿线),两者交叉的部分即是未贴住的部分.如图.故答案为:(2)答:站在“哈哈镜”前,发现自己变长了的“头”,头部在凸面镜中成像.腿在凹面镜中成像,所以腿变短了.点评:人的两只眼睛,分别看人脸的左右,重叠的部分,能看到全部脸宽.哈哈镜是学生儿时美好的回忆,其中包含了很多光学知识,在游戏中学习物理,体现物理生活化.课件7张PPT。1qq:34996339宁波北仑:小小虫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微课初中科学保送生训练营之面镜成像7qq交流群:108444073宁波北仑:小小虫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微课谢谢观看 敬请指教初中科学保送生训练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保送生训练营之面镜成像专项训练.doc 初中科学保送生训练营之面镜成像.mp4 初中科学保送生训练营之面镜成像.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