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新生活》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新的学习环境,自觉融入新的集体,适应新的学习生活。2.能力:增强自我管理、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生活适应能力。3.知识:了解自己学习环境的变化,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适应环境的方法。难点: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适应新环境。教学内容分析“初中新生活”主要是引领学生认识环境和心态的变化,调整心态,树立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从而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项目内容共设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学生活新感受”,分两个方面阐述:一是学生进入新环境的激动和兴奋。二是对变化了的环境的担忧。第二个层次“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学生有了面对新问题的勇气,就需要做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心理和行为的调适。共分三个方面:一是调整心态,适应环境;二是确立新的追求目标;三是加强自我管理。“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升入初中,学生变化最大的生活领域就是学校生活,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学校生活是他们主要的生活空间,这个空间的生活将是影响他们一生的开始。所以,调整好心态,适应新的生活,成为对他们影响深远的问题。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学生对于适应新的生活没有经历,也没有体验,仅仅靠课堂教学想解决所有学生面临的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新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力求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和实践,得到切实的指导,为走好初中生活之路奠定基础。教学方法与策略针对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又参加了一周的军训和开学典礼,学生对新的初中学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案例和情境去感悟、体味和体验;通过师生对话,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通过目标的确立,激发道德践行。教师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激励学生鼓起勇气,面对新生活的困难和问题,最终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践行,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教学准备教师:(1)精读教材,提炼教学的主要问题。(2)整理学校景色、军训和开学典礼的图片及视频材料,了解学生对新学校的感受,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1)了解同学对新学校的感受(2)回顾计较自己的小学生活与初中生活的不同。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赏析,自主感悟(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引发学生的回忆,营造出中学生活的美好氛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我的感受课件2展示:面对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自己有哪些新的感受。说出来与小组的同学一起分享。(设计意图:这一活动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大家谈”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新生活的各种新变化,体味中学生活的美好和重要。让学生分组交流,既共享思维资源,又相互加深了解;既锻炼了团结协作,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分组讨论并选举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指导,让学生围绕中学和小学的差异,开设的课程、时间、学习特点、老师的设置、校园的绿化等方面找新鲜。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个别观点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小组发言,教师认真听取,基本不做肯定和否定的评价。因为,这是让学生打开思维,进入课堂的好时机,更何况这样的问题本身没有对错的界定。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给予小结:初中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天地,在激动和兴奋之余,我们也会有一些困惑和担忧。是畏缩逃避,还是积极面对,读了辛蒂的故事,相信大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小明:升入初中后,认识了那么多的新老师、新同学,我真高兴,希望他们能成为我的好朋友。小华:可是到了初中,学习的科目也增多了,不知如何去学?小明;是呀,而且现在老师讲课的方式与小学相比差别很大,我真有点不适应。小华:班上同学学习都很努力,很自觉,我也不甘落后,就是害怕管不住自己,改不掉上课爱说的毛病。……思考:1.用几个词来概括小明小华的中学新感受。2.面对新的学习生活,他们有哪些困惑和担忧?(设计意图:在轻音乐的背景下,让学生通过表演,把自己带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在具体的场景中激发情感的共鸣。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学生感受的一个概括,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学生:小明小华的中学新感受:高兴、激动、兴奋、期待、憧憬;困惑、担忧、压力……课件4展示:中学新感受:高兴、激动、兴奋、期待、憧憬;困惑、担忧、压力……学生:小明和小华的困惑和担忧主要来自:面对新环境,不知如何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中学科目增多,不知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不能适应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面对同学间的竞争,不知如何提高自制能力。活动二:我的困惑(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写自己的困惑和担心,既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又是一种对消极情绪的宣泄。如果让学生说,学生可能不好意思,但是写,却可以消除学生的羞涩。)教师把学生写的困惑和担心收集起来放到一个盒子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教师:我们和小明、小华一样,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困惑、担心,也感到了沉重的压力。那我们怎么办呢?选择当个勇者,积极面对,还是选择当个懦夫,逃避退缩呢?(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语言激励学生鼓起勇气,勇敢面对新生活的困难和问题。)活动三:我的方案(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课本,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为小明和小华出谋划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认真倾听,及时做出评价。教师及时鼓励和评价学生的解决方案,并做好指导,切实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的发言,捕捉有效的信息,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展示知识网络。教师:我们明确了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来帮助本班同学,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教师选择举手的同学从刚才的盒子里随机抽出一张写有困惑和担忧的纸条,如果抽到自己的则放回盒子里再重新抽取。(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本班同学解决实际困难,既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都提到了要确立新的目标。那么怎么确定目标呢?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呢?我们一起看当评委,看看小明、小亮和小娟的目标,谁的最合适。活动四:我在行动小明的目标:考全县第一名(目前的成绩在班级的位置是中偏下)小亮的目标:各门功课及格就行(目前的成绩在班级中偏上)小娟的目标:学期目标:能够自理,学习不偏科,提高身体素质;学年目标:自立自强,争当三好学生,钢琴过四级;总目标:考上重点高中,钢琴过八级,全面发展。思考:谁的目标制定的比较好,请说出理由。(设计意图:通过比较3个同学的目标,让学生明确如何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学生:小丽的目标制定的比较好。因为她的目标具体、可行。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目标的确立要注意:(1)目标的确立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不能过高或过低;(2)目标的确立要全面,应使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目标的确立还要有层次,实现的过程要循序渐进等等 。明确了如何制定恰当的目标,为什么了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让我们也制定一下自己的目标吧。课件10展示:我的目标我的目标:总目标: 学期目标: 每月目标: 每天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写自己的目标,学以致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新目标,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制定目标的方法,又对学生的生活又具体的指导价值。)环节三:走进生活,学以致用作为住校生,方方军训后就后悔了,离开了父母,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新的生活,感觉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也不习惯住集体宿舍,希望父母给他转学到自己乡镇中学就读。请你伸出友谊之手,告诉方方应该怎样做。(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回归生活,运用所学内容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学以致用。)学生:方方应该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心理,学习上做到自主,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活上做到自理、自立,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环节四:学后反思,提高升华1.通过学习,我对初中生活的感受是:2.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这样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网络化,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并学会进行学后反思,既可以反思自己的所得,也可以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寄语同学们,初中生活,是我们人生新的开始,新的起点,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心理,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扬帆远航,相信大家一定能在3年的初中生活里不断茁壮成长,取得更大的进步。情感共鸣誓言有声新的环境 积极适应担忧困惑 努力调整目标制定 切实可用自我管理 一定能行(设计意图:学生共同宣誓,既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和动员。在教师的鼓励中,结束本节课。)教后反思升入初中,学生变化最大的生活领域就是学校生活,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学校生活是他们主要的生活空间,也将是影响他们一生的开始。如何适应新的生活,成为对他们影响深远的问题,而教材的讲述比较宏观,如调整心态、确立目标、改进方法等,并不好实施。所以仅仅靠课堂45分钟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还需要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谈心,切实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只有教师做好小升初的衔接,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初中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