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版七年级心理 2走近老师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华中师大版七年级心理 2走近老师 教案

资源简介

走近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多方面了解老师,认识老师这一职业、身份;
(2)能够尊重、理解老师,并明确师生良好沟通的重要性及方法;
(3)了解、评价身边老师,认识自己对于老师的期待和评价标准。
2、过程与方法
(1)“你演我猜”活跃气氛,导入主题;
(2)角色体验,感受老师心理;
(3)“我心里的老师”,帮助学生回忆老师,情感过渡到下一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讲真话,吐露心声,真实交流;
(2)帮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老师内心感受和工作不易之处,接纳和欣赏老师;
(3)“来自老师的一封信”,促进情感交流,升华课堂。
重点难点解析
1、重点
本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尊重、理解老师,接纳和欣赏老师。每个老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并不能被所有同学都看到。老师的精力有限,不能很好地顾及班上所有孩子的每一个变化和特点,需要同学们多去睁开自己美丽的眼睛,去发现老师的优点。关注一个人的优点,也就是对这个人进行了积极关注,积极关注可以让被关注的人充满力量、更有动力,也可以让主动关注的人对生活充满期望。培养学生积极关注他人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学生热爱生活。同时,鼓励学生接纳老师的不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帮助学生找出老师的优点后,学生会更能接纳老师的不足。因为他们能够理解老师。
2、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走近老师,体验老师内心感受和工作不易之处。真正的走近老师还需要情境体验和亲身感受。“我来做老师”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下老师的心理感受,更深入认识老师这一社会角色。角色体验在心理课中经常被用到,因为课堂效果很好。但容易被学生理解为“小品”,易带着玩耍的心态进行,这要求老师合理引导,对老师挑战较大。“我心里的老师”通过与老师面对面亲身采访,坦诚相待,真正地去了解老师,多方面认识老师,通过采访这种沟通形式走进老师内心,感受老师的不易之处。将学生埋藏内心许久的,关于老师的困惑全都解答出来。同时,也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一路走来,在很多方面拥有共鸣,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设计说明】
初中生在身心巨变的同时,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认识能力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使得他们在小学时对老师的权威性感受、对老师的服从性及认为老师的话绝对正确的看法,都发生了本质变化。初中生对老师有新的认识、更多的要求,但对师生关系的变化,老师工作的特点、立场处境认识不多、理解不够,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本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体验教师工作的特点,体会老师的多重角色,体会老师的辛劳,理解老师的立场、处境,从而激发感激、尊敬老师的情感。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让学生明白相互理解是化解冲突的良策。懂得同理心的作用与应用,将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待人处事,有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活动设计】
引入课题:画一画:
一个活动组(6人一组),一支笔,一张纸,共同完成一幅画:我们的班级。规定每人画10秒钟,第一个同学画完,后面的同学接着画。(听老师指令)
请学生评画并引入话题:
备一:我们看到画中都画到了老师和同学,看来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很重要啊!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老师,了解老师,体会当一个老师的酸甜苦辣。
备二:我们都画了我们的班级,看看我们的画中还缺少了什么啊?(老师)是啊,在我们的班级里,怎么能少了老师呢,对吧?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老师,了解老师,体会当老师的酸甜苦辣。
活动一:心灵追踪
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及师生相处的系列画面。
师:在音乐的海洋里,你的回忆之河流淌出了哪些片段、哪些画面?
生:我们想起了老师,想起老师的教诲、老师的关爱、想起了和老师一起的快乐时光,脑中闪现出许多与老师相关的片段、画面。
师: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与老师相处的片段、画面并不都伴随着温馨的回忆。其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活动二:情境扫描
(一)小组讨论以下各个情境。
1.听一段录音。问:听了这段对话,你有什么话想说?(生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附材料】:
放学一回到家,小强就把书包往沙发上一甩。
小强:“唉,我们的老师呀!”
妹妹:“哥,你们老师怎么了?”
小强:“我们的老师真烦!什么事都要管。”
妹妹:“都管,不好吗?我们的老师什么都管,像妈妈一样。我们同学都喜欢!”
小强:“我才不喜欢呢!像个管家婆。我们一点自由都没有……”
老师小结:听到同学们的感言,看来和这位哥哥有同感的还是大有人在哦。
2.看一段录像。
老师:我们平时在学校里也许看到过这样的一幕,有的同学自己犯了错,被老师批评后,还不服气,还在背后议论老师,那么,作为学生,你希望你的老师怎么做呢?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
【附材料】:
这天,又轮到小明这一小组做值日了。平常,小明总是在后面拖拉,大多是同学帮他扫地。今天,其他同学不愿帮他了,其中一个对着他喊“小明,余下的值日工作归你做了,我们回去了。”
小明看着教室后面横着的扫帚及没有清理的垃圾,自言自语道:“又不是我一个人值日,我也走。”背起书包就冲出了教室。不料,在教室门口却与刚刚走过来的李老师撞个满怀。李老师瞥了教室一眼,“咦,小明,卫生都没打扫好,你怎么走了?快回来,打扫干净再走。”
小明扯着嗓子喊:“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干吗非得我一个人做?”而后,一溜烟地跑了。
第二天,李老师在教室狠狠地批评了他。
老师走后,同学们围住了挂着眼泪的小明。小明又委屈地说开了:“明明不是我的错,真冤枉!李老师真偏心……”
3.小组讨论:
话题一:作为学生,我们希望我们的老师是怎样的?
话题二:假如我是老师,我会怎么做?
(二)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给予适当指导与点评。
交流:
甲:老师应该有耐心,当同学犯了错误时,不应该一味地批评。
乙:要给学生更多的关心,尤其是需要关注的人,更多关注他们。
丙: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宽容一些,不要告诉家长。
……
(三)学生就刚才的讨论结果,归纳与老师相处的方法。
(四)师生小结:
如何与老师沟通(沟通的基本方法):
1.从老师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理解老师的想法。
2.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表扬是爱,批评也是爱。
3.原谅老师的错误。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
4.礼貌待师。
5.注意场合。
活动三:自我训练
1.师:同学们都对老师有很多的期盼,现在我们把角色互换一下,我们请同学来扮演一个耐心的老师,老师来扮演那个调皮的学生。(出示简单情节,分配角色)
①看完这段表演后,同学们心里有什么感想?(先请演老师的学生说说感受)
②老师:看来老师也不好当啊,他们也有他们的烦恼。我在课前进行过一些调查,收集了一些老师的烦恼:
父亲住院了,没时间去看望 ; (2)学生的安全问题;
(3)为学生的成绩而烦恼; (4)为维持课堂纪律而烦恼;
(5)早起晚归,还有很多家务没做; (6)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7)学生多次犯错,总不改正; (8)班级卫生问题;
(9)老师孩子的学习问题; (10)学生作业迟交,上课迟到
(11)老师自己病了,没时间去看医生;(12)老师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而烦恼……
同学们,哪些烦恼是我们可以帮助老师解决的呢?(学生发表看法)
老师小结:对啊,老师也有很多的烦恼,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减少老师的烦恼,这样,老师就可以每天带着微笑和大家一起学习了。
2.读老师写给学生的话(信封)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用心说话:
①在小卡片上写自己想说的心里话。
②把写好的小卡片挂到米兰上。
③挑一些卡片读一读。(同学们,以后我们如果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多去找我们的老师沟通。)
④师:同学们,朝这儿看,这盆米兰上已经挂满了我们的愿望,充满了希望与色彩。是不是觉得它更美了?
结束语:
(放音乐《我爱米兰》)
师:同学们,走近老师,让我们体会老师的酸甜苦辣;走近老师,让师生的心声飞扬。愿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们都能够架一座最美的心灵之桥。同学们,你可以做到吗?
最后送给大家“心灵鸡汤”:
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多媒体出示)
【注意的问题】
1.指导学生体验与老师角色互换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角色互换和空椅子技术,让学会换位思考,替老师着想。
2.需要提醒学生,改变想法可以改变对教师批评的看法,这可以调节情绪;但还需要积极地和老师进行沟通,在沟通中解决问题。
3.活动中要避免课堂成为学生的诉苦会,要引导学生化解矛盾和烦恼,主动与教师沟通。
【参考资料】
1.老师对我们成长的作用。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对老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老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许多方面。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的每以步成长都浸透着老师辛勤的汗水和劳动,老师对我们的成长起着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师爱浓浓体现在以下几点中:
(1)老师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指导者。他们用渊博的学识和创造性的劳动,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把学习的金钥匙交到我们手里,引导我们学会学习。
(2)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老师教会我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引领我们走好人生之路。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老师帮助我们撑起前进的风帆;当我们遇到困惑与迷茫的时候,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当我们取得成绩而骄傲的时候,老师会及时点拨让我们清醒……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3)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他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培养我们高尚的人格。
2.所谓角色互换,就是人际交往中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从他人的角度看他人,从他人的角度看自己,想象体验他人的情感与观点,进而顺利地与对方交流。
准备两把椅子,自己做在一把椅子上,想象对面的空椅子上坐着与你发生冲突的人,从自己的角度看冲突,你是怎么想的,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全都说出来。然后坐到对面的椅子上,扮演那个与你发生冲突的人,替对方说话,为对方辩解,体验对方的情感。依此轮流扮演自己和他人,直到能充分地体验对方的情感、理解对方为止。空椅子技术可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进入设身处地的境界,帮助我们理智地分析冲突,有效地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