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认识大洲和大洋,初步建立了空间分布概念,但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弱化相关概念强调,用具体的现象和事例等直观性教学原则入手,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和地理思维,并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拼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 1、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2、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方法 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等。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拼图等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 师:我们之前学习了世界的大洲和大洋,那么大家想一想,在上亿年前世界上的海陆分布是这样的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一次时空探索之旅,了解世界的《海陆变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问题出示 出示探索目标:1、你能用实例证明海陆的变迁吗?你能得出海陆变迁的原因吗?2、现在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并读图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个学说。3、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并说出这个学说的具体内容。你能用这个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吗?4、你能说出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带分布的关系吗?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自主探究交流完善 探索一:你能用实例证明海陆的变迁吗?你能得出海陆变迁的原因吗?过渡:我们都听过“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根据你对它的理解,举出实例证明海陆变迁并且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1、举出实例证明海陆是变化的。多媒体展示海陆变化的实例。2、得出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以及人类的活动。探索二:现在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并读图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个学说。过渡:通过自己学习,我们知道对于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自古有许多争论,那么我们将通过一个小拼图游戏来得出自己论断。1、拼图游戏:把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剪下来,看看能不能拼在一起。2、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论断,并说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3、用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个学说。探索三: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并说出这个学说的具体内容。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大陆是在漂移的,那么你们有没有疑问,大陆为什么会产生漂移呢?自主阅读教材,并进行小组探究。1、自主探究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 板块拼合而成。 (2)板块是处于不断的 中。 (3)在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 。2、拼图找出六大板块。3、六大板块的运动方式有的板块与板块之间 ,有的 。动画演示板块运动过程。4、解释地理现象,说明原因:(1)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2)地中海、红海的变化趋势。探索四:你能说出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带分布的关系吗?过渡:板块构造学说告诉我们板块内部是稳定的,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那么这种活跃的运动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实例进行小组汇报回答。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小组共同探讨得出结论。通过拼图游戏加强学生认知,能在学习中产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自主学习,找到结论。通过拼图游戏,明确六大板块的分布,提高读图能力。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读图析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出示“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对比“六大板块示意图”,说与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带分布有什么关系?2、世界上有几个火山、地震带?3、找到日本、印度尼西亚和咱们中国,通过所学知识探讨这些国家多地震的原因。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结合教材给出的实例,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老师要及时准确地做出评价,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拓展反思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比如四川的汶川地震,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都给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那么,你知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怎样防灾避灾吗?师: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防灾避灾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练习巩固 一、填空题 1、地壳的()和海平面的(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也会引起海陆变化。2、大陆漂移是由( )引起的,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拼合而成的。全球可划分( )板块。3、一般说来板块()地壳比较稳定,( )与( )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世界上的( ),( )也集中分布在( )地带。4、板块运动的方向有相互()和相互( )。5、根据预测:红海的面积将会( ),地中海的面积将会(),太平洋的面积将会(),大西洋的面积将会( )。 二、选择题 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B、全球气候的变化C、大量的水土变化 D、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2、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形成裂谷B、形成低谷C、形成海洋 D、形成高山3、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4、经常发生地震的台湾岛处在两大板块交界的地带,这两大板块是()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5、下列表述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A、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 B、板块内部较稳定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多火山、地震D、大西洋是板块间相互碰撞形成的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汪洋,说明海洋可变为陆地 B、地震、火山活动可在短时间内改变地形C、台湾海峡底部有古代森林遗迹,说明陆也可变为海洋 D、大地非常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7、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日本国土狭小 B、日本经济发达动C、日本人口众多 D、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地带8、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 )A、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B、是固定不变的 C、由板块拼合而成 D、由陆地和海洋组成9、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可以解释它的原理是( )A、板块构造学说B、海底扩张学说C、大陆漂移学说D、地质力学10、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A青藏高原目前正在不断抬升 B、古代书籍记载此处曾经是海洋C、在青藏高原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D、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习惯,同时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后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球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一直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现在的地表形态也只是地球发展史中的一幕,我们人类对科学的探索从未停止,同学们也要有这种探索的精神,去发掘生活中的奥妙和神奇吧!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板书设计 海陆变迁一探:海陆变迁原因二探:大陆漂移假说三探:板块构造学说四探: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形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