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科普版七上地理 3.1天气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仁爱科普版七上地理 3.1天气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天气 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日期: 年 月 日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科普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本节内容包括天气和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的天气符号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天气与气候”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教材编写对于本条“标准”定位为:能够区分描述天气和描述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理解什么是“天气”和“气候”,而在于要描述某时的天气或某地的气候时,分别关注哪些要素以及两者的主要区别。为此,教材在文字表述上做了简单化的处理,只是对“天气”和“气候”的含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表述,把重心放到了对“天气”和“气候”描述语言的差异上。考虑到“气候”相关内容在后面几节将做较为详细的阐述,在本节中所费笔墨甚少。而对于“不同的天气状况”则采用了符合初学生认知特点的景观图形式加以表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信息,对不同的天气现象能做出正确的描述,如晴、雨、风力大、气温高、气温低等。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在现代社会中,天气变化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如同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一样,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也应成为现代公民的一种素质。所以,能听懂、看懂一般的天气预报也就成为本节的一个学习目标。而要看懂天气预报,则需要学生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为此,教材采用了“卫星云图”和“常用天气符号图”,告诉学生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的分析,对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报,并用不同的符号在天气预报图中加以表示不同的天气状态。同时,在教材“活动”中,设计了一幅世界主要城市某日的天气信息图,让学生进行“天气预报员”的角色扮演,尝试进行天气播报。
“空气质量日报”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除关心每天的天气状况外,对空气质量状况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也要求重点城市播报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及空气质量状况预报。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从加强环境教育角度考虑,应让学生了解人为原因形成的空气污染物,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这有利于学生对于空气质量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为此,教材安排了能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阅读”材料“中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11.01.09)”,引导学生知道空气质量日报的相关内容,然后在“活动中要求学生查阅当地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思考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达成“课标”的教学要求。
本节教材最具特色的一点是加强了对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首先是以贴近生活实际的方法,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状况,进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归纳出天气的概念及其特点,之后又附以大量的图片、地图,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图,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活动”栏目中的题目设计,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天气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反映了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学习有用地理的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1)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2)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活动建议:
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例如,收看(听)和记录天气预报内容,模拟预报天气。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区别“天气”和“气候”,并能联系实际生活正确运用。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
(2)通过游戏、角色扮演,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2.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
难点: 1.风失图的判读
2.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五、教学资源与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电脑安装教学助手、互动课堂,准备智能手机或者平板,并安装云校家,雾霾和风向指示牌。
学生准备:
平板电脑、小组牌、地理教材、地图册、导学案、漫画、环境保护视频作品。
六、教学活动
1新课导入(1分钟)
以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王奶奶家的房屋年久失修,经常漏雨,但是为什么昨天漏雨今天却不漏雨? “今天晴天不下雨” 晴天和下雨都是指每天的——天气现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气》。
2展示学习目标(1分钟)
(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区分“天气”和“气候”,并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3看预报(2分钟)
导入:同学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每天的天气状况?
学生:卫星云图
讲述:在每天的天气预报中,都会出现一幅卫星云图,你能说说它的各种颜色代表的含义吗?
学生:导学案1,阅读教材P68卫星云图4-2完成下列填空:
绿色代表 陆地 蓝色代表 海洋 白色代表 云区 云的颜色越白,说明云层 越厚 ,一般为阴雨天气, 黄色――代表沙尘暴,多发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春季。
提问:我们石嘴山现在是什么天气状况?
学生:晴朗
提问:青藏高原呢?
学生:阴雨天气
4读懂天气预报图(1分钟)
过渡:读天气预报图说出天气预报需要说明什么内容呢?(利用手机同屏展示今天的天气预报)
学生:阴晴、雨雪、冷热
5识符号(3分钟)
过渡:要了解具体的天气状况,就必须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中播报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熟悉一下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①结合课本或图册,在2分钟时间内记忆常用的天气符号,说出白板中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现象。必答题:常见天气符号16分。抢答题:不常见天气符号7分。
方法一:分组记忆:如何识记天气符号?
1)不下雨的天气符号
2)下雨的天气符号
3)下雪的天气符号
4)有关沙尘天气符号
5)风的表示方法
6)其他特殊天气符号
方法二:制作卡片,正面画天气符号,反面写符号含义,采取看图识记抢答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方法三:利用动画,让学生对号连线练习。
讲述:哪位同学来解释白板中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现象?
学生:请一位学生解释符号代表的天气现象
讲述:哪位同学能快速将以下天气符号移动到相应的天气状况中。
6天气变化表示方法(1分钟)
讲解:一天当中会出现多种天气现象,例如早晨阴天,下午晴天,天气预报中常将两个天气符号放在一起来表示天气变化,比如第一个符号代表晴转多云,那么下面的符号代表什么含义?
学生:抢答天气符号的组合
组内交流:
小组讨论如何识记天气符号?组内交流记忆方法,抢答天气符号名称。
比赛规则:
1)答对加1分,答错不扣分.补充或者纠正错误的学生加1分。
2)回答问题的同学动作要快,答题时声音洪亮,同一人不能重复回答。
3)其他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认真聆听,纠正错误的学生举手发言
7风失图的判读(3分钟)
过渡:周六晚上石嘴山刮起了大风,在天气预报中怎样表示风呢?
讲解:风的表示方法——风失图
分步骤:第一,判别风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在风杆的底端画方向坐标,风尾所在的一端风杆指示风向。
第二,根据图中箭头判断风向,方向标的箭尾在十字坐标的什么方位,表示什么风向。
第三,风力的判读
一道风尾表示两级风,字母F代表四级风,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8播预报(2分钟)
【展示提升】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天气预报中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同学们,你想不想亲自当一回天气预报员?我们今天就给你这样一个机会。(出示链接课件)
教师:播放中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学生模拟播报天气。练习预报中国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选拔最优秀的天气预报员(4分)。
学生: 组内选两名学生代表上台播报天气,动作迅速,播报时声音洪亮。模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课件显示出的城市天气状况。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描述词 区别
时间 变化
天气 阴晴、风雨、冷热、气温高、气温低、 风力大、风力小、小雨、大雾、雷阵雨 、阴转多云、晴转多云、风和日丽、阴雨连绵。
气候 全年、终年、春夏秋冬、干燥、四季分明、秋高气爽、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如春。
小组展示: 组内交流,选两名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播报天气同学动作要快,播报时声音洪亮。
结束语:准时收看天气预报节目,了解每天的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9辩天气(5分钟)
过渡:如果冬季去海南旅游应该带什么衣服呢?需要带羽绒服吗?(生答略)你们没有收看天气预报怎么知道的?因为我们知道海南的气候终年炎热。那么什么是气候呢?
讲述:提到天气的时候人们常常还会提到一个词“气候”,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小视频,完成导学案中的表格。利用教学助手调用资源播放视频《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活动:根据天气和气候的描述词、概念和特点,合作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10谈空气(5分钟,2分钟准备,3分钟):
导入:同学们,我们古时候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诸葛亮就是其中翘楚。他不仅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博学的气象学家。大家听过《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火烧赤壁”的典故吗?对,这些都是诸葛亮运用气象知识巧妙打败敌人的故事。可见,气象知识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生活中需要掌握气象知识吗?
(生答略)对
合作探究: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试从学生、司机、农民……的角度,以你的切身体会谈谈天气和气候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可以从有利和不利方面考虑)
不同的天气和气候 不同的人群
晴天 学生
雨天 司机
下雪 牧民
终年严寒 渔民
夏季高温多雨 商人
温暖湿润 农民
雾霾 …
结束语: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严寒洪涝,我们及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又遭受着灾害性天气的侵扰。所以我们要了解气象知识,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更好的适应生活。
11忧空气(2分钟)
导入:你认识下面这个天气预报符号吗?这个符号代表什么含义呢?
学生:是雾霾。
教师:雾是一种无毒无害的自然现象,而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组成。
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除关心每天的天气状况外,对空气质量状况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也要求重点城市播报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及空气质量状况预报。
过渡: 石嘴山今天的空气质量如何?出示石嘴山空气质量日报
12白板展示空气质量日报(1分钟)
利用手机同屏,查看今天的天空气质量预报,说明空气质量指数AQI和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学生:根据表格数据判断石嘴山目前空气质量状况是---严重污染。
13学生搜集污染空气的视频(2分钟)
讲述:除了自然原因,人类的哪些活动污染了我们石嘴山地区的大气环境?
学生:工厂排出的废气、过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汽车排放大量的尾气、装修释放的甲醛、燃烧垃圾
白板展示:学生搜集污染空气的视频
讲述:评价
组内交流:先小组讨论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源来自哪里,小组成员再将每个同学想到的结果分别写在小黑板的一面,最后将自主预习案中呼吁保护大气的漫画或者广告词画在小黑板另一面。组长分配好任务,小组成员集体展示,完成最好的小组加分。
14小组展示清新空气宣传(2分钟)
过渡:作为中学生我们能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我们石嘴山地区的大气环境,今天我们一起为清新空气做个广告宣传,请学生画一幅漫画,或者设计一条广告语。
小组展示:
1.各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加以引导和点评:对的好的给予肯定和赞扬;错的不足的给予指正和补充
3.对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知识点)进行归纳展示
15视频保护环境的倡议(2分钟)
教师播放视频《对抗雾霾,我为空气做点事》
讲述:洁净的空气,优雅的环境是我们共享的,每个人都应对环境保护尽一份义务,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不要让空气成为隐形的杀手!
16【课堂小结】(2分钟)
盘点收获,说说看本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举手起立说学到了什么
结束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听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愿同学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晴天。
7、教学评价
1、【课堂评价】
直接根据教学助手的小组评分统计情况,评出本节课成绩最优秀的小组,并评选最优学习者。
2、【达标检测】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检测
一、单选题(共4道题)
1【题文】下面天气符号表示“晴转阴”的是(  )
A.B.C.D.
【答案】C
2【题文】天气状况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合适的是(  )
A.①-渔船返港B.②-晾晒衣物C.③-接打手机D.④-野外运动
【答案】B
3【题文】我国为了加强对大气进行环境监测,每天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其主要评价指标是(  )
A.空气污染指数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空气的含氧量D.空气的能见度
【答案】A
4【题文】读下列天气符号图,判断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大部分时间内风向是图中哪个(  )
A.B.
C.D.
【答案】B
二、多选题(共1道题)
【题文】2.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有( )并说明理由
A.四季如春
B.和风细雨
C.终年干燥
D.狂风暴雨
【答案】AC
8、教学总结
1.板书设计
一、看图识天气
1、读懂天气预报
(1)常用天气符号
(2)风力和风向
2、天气和气候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关心空气的质量 忧空气
2.课堂总结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作为中学生作为各个行业的人员,如何身体力行保护环境?
石嘴山  
2019年5月13日 
星期一
晴转多云
降水概率0%
风向 南
风力 三四级气温26℃/12℃
看预报
识符号
播预报
辨天气谈天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