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3课《过万重山漫想》课件(共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3课《过万重山漫想》课件(共16张PPT)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过万重山漫想
刘征
刘征,原名刘国正,1926年生于北京。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多年从事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工作。
在诗坛上,他以《三戒》、《老虎贴告示》、《移山轶事》等一系列寓言诗佳作,被推为中国当代寓言诗人的重要代表。
作者简介
他的杂文针砭时弊、见机而发、把握时机、标明方向,写有《庄周买水》、《复印的运用》、《庄周与鲫鱼》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
过万重山漫想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两岸的崇山峻岭
万重山

坐船穿行长江三峡
线索
漫想
随意地、不受拘束地畅想
1.找出文中能体现“过”的语句
2.找出文中能体现“漫想”的语句
重点字词
夔门(kuí) 耸峙(zhì) 黯然失色 敝帚(zhǒu)
篙工(gaō) 舵(duò)师 欹侧(qī) 嘁(qī)嘁
礁(jiāo)石 千仞(rèn) 船舷(xían) 啃噬(kěn shì)
摧坼(chè) 胯(kuà)下 坐骑(jì) 抟(tuán)
端倪(ní) 翎(líng)毛 燧(suì )木 泯(mǐn)灭

1、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
2、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
3、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4、船已经穿过三峡,……



景色描写
修辞手法
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 设问
三峡景色的特点
凶险
雄伟
奇丽
漫想
1、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
2、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3、再想下去……
4、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漫想的内容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时间——大约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
交通工具——独木船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难以计数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千百年后,人们看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事业,会崇敬我们的精神。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及其非凡表现。
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
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
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
历史的脊梁
清谈者
酣睡者
摇头者
叹气者
彷徨者
哭泣者
历史的绊脚石
联想
同向联想
反向联想
想象
漫想的思路
漫想第一层次
想象关于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漫想第二层次
联想到难以计数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三峡
具体
“三峡”
抽象
引号
特殊含义
主旨
文章以游三峡中所见的景象为依托,借助想象和联想,讴歌了无数第一个知难而进、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历史首创者的首创精神,期待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这种首创精神,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结构内容
一、(1—4) 所见
面对三峡神奇而险峻的奇景,“漫想”由此开端。
二、(5—13) 所想
“漫想”展开 想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遇到的种种困难,进而联想到历史上无数的“第一个”。
三、(14-15) 所感
设想千百年后人们对我们精神的崇敬,结束“漫想”,抒发穿越三峡的喜悦之情。
语言品味
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的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
人类在慢慢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计数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计数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
远古时代
象征历史发展中的种种“阻碍”
人们已经跨越的各个领域的高峰
象征等待人们去征服、去开拓的未知领域
第一个:指在未知领域,敢为人先,不怕困难和失败的人。
“曾经感到的喜悦”是指“经过自己的奋斗而胜利穿越三峡的喜悦,是一种战胜艰难险阻后的喜悦。”
“未曾感到的喜悦”是指“今天人们的开拓要远远胜于古人的喜悦,是伟大时代才有的喜悦。
千百年后,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
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业绩,在千百年后的人们看来如同“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是首创。他们也会同我们崇敬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首创精神一样,崇敬我们的首创精神。
“喜悦”是作者阅尽艰险的喜悦,是领悟无数个穿越“三峡”的人所展示的“三峡”精神的喜悦。
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关键句理解
1、第7段中,写“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的折回者和遇险者有何作用?
(2)告诉人们任何一件大事的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千百万人的共同探索,共同努力。
2、“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木船。”
“微微一笑”对刻画“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形象有何作用?
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知难而进、勇敢无畏的探索精神
(1)衬托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精神。
4、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
“胯下坐骑”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悟到怎样的一种伟力?
比喻汹涌的急流,被人掌握了规律、为人所驾驭。
作者感悟到人类战胜自然、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伟大力量
3、第9段中,反复说“他不知道,也没有想”有什么作用? “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一句中“扩大生活的世界”指的是什么?
表明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并没有过多的考虑面临的困难,突出他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的首创精神。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从四川盆地走出去,从闭塞的地方走向开放的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