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性质活泼的氧气》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参与化学反应最多的物质之一,所以有关氧气的知识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同时它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和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中《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时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本节是教材第一次对一种气体物质进行系统的研究,由此也提示了对物质进行探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这些方法和思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会有指导和启示作用。因为这些思路和方法是蕴含在探究过程之中的,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探究过程,认真完成和灵活调度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从探究过程中抽取这些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学习化学物质知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教材的编写思路:
1)让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 教材的特点:
这节课采用“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指导、确立学生在化学教育中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5.教材处理:
1)学生已对基本实验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有所发展,对学习氧气有帮助。
2)氧气的物理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教师做演示实验和让学生做实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做实验的兴趣,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的第1课时。本节内容教材的设计符合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经验入手,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再引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由氧气的性质总结氧气的用途。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3)、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课前学案导学,课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来解决问题,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氧气的性质实验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教学用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还有( ),( )和( ),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引入】
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确认目标】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
【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问题讨论】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二氧化碳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
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新 课标 第一网 ( http: / / www.xkb1.com / )
【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1.将小半截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中点燃
2.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蜡烛很快就燃烧完了,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了什么?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蜡烛(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
【思考并回答】(更剧烈),(活泼)
【阅读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
【提问】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
【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支持燃烧)。
【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复燃,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
结论: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助燃)
【讲述】我们说一种物质的性质决定了他的用途,那么,氧气有哪些用途?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助燃)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木炭、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课后作业】
完成讲学案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性质活泼的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碳+氧气→二氧化碳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3、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助燃)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快乐。这节课由于实验多,教师除了注意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外,要合理安排45分钟,学生能自得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如氧气的物理性质),在实验探究处放慢节奏,这样就能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