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导学案单元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课节 4.1 尊重他人学 习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的理念。 过程与方法: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 知识与技能:知道尊重的含义及表现,尊重他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如何尊重他人重点 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尊重他人难点 如何尊重他人知 识 结 构设问导读基础知识梳理1.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 、 等。2.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 、 等。3.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 ,消除 ,增进 ,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4.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 。(二)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并在教材中标画。1、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什么?人际和谐的基础是什么?2、交往的起点是什么?3、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哪些方面?4、为什么要尊重他人(怎样理解尊重是交往的起点?2点)5、受到他人尊重的意义?6、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的危害?7、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尊重的意义)8、怎样尊重他人?(4点)9、如何关注、重视他人?10、如何平等对待他人?(要求)11、我们在哪些方面是平等的?12、如何换位思考?13、如何欣赏他人?随堂检测基础应用1.李浩与人交往时,常常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并且他只愿意与家庭条件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交往,不与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的人交往,还经常讽刺嘲笑他们,慢慢地同学们都疏远了他。李浩的经历说明( )①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②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③交往中我们要平等待人,不要盛气凌人 ④李浩的同学没有宽容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在精准扶贫活动中,如果让你代表学校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学习用品,下列方式中最合适的做法是 ( )A.感慨他们生活条件的艰苦,充分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B.尊重他们,在和他们深入沟通后,把同学们的捐助和友谊留下C.炫耀自己所在学校和家庭的优越条件,欢迎他们到城市来做客D.让特别贫困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痛楚,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3.漫画中的男同学应该( )A.学会尊重他人 B.平等对待他人C.诚信对待他人 D.学会欣赏他人4.尊重,是一种美德,它体现在你待人接物时的彬彬有礼;尊重,是一种精神,它显现在你面对苦难时的积极乐观;尊重,是一种生活态度,目光所及的万事万物都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千万不要小觑了尊重的力量。尊重的“力量”表现在( )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等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④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下列同学的行为不符合交往礼仪的是( )A. 小伟穿着拖鞋,光着膀子进教室上课B. 小勇得到别人的帮助后,都要对帮助他的人说一声“谢谢”C. 小宇进老师办公室之前先敲门、喊报告,经允许后才进入D. 小玲上学和放学回家都与父母打招呼6.一声“对不起”心中消了气,一声“谢谢你”心中暖意融,这主要告诉我们( )A. 语言有高下、美丑之别 B. 用语文明能使人际交往和谐C. 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 D. 只有在我国使用固定的礼貌用语7.小刘考上高中到了一个新的学校,他主动与新同学打招呼,热心帮助新同学,大家都觉得他不错,没多久,他就交到许多新朋友。可见,文明有礼①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②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③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 ④体现了国家的形象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8.“如果他对其他人的痛苦不幸有同情心,那他的心必然十分美好,犹如那能流出汁液为人治伤痛的珍贵树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我们在自己的言行中要注意对别人的尊重 ②在公共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 ③我们应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并给予热情的帮助 ④尊重他人要讲客套、注重表演和学习奉迎他人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9.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患者提出“反对歧视,拒绝排斥”的口号。艾滋病患者的诉求反映了他们( )A. 勇敢坚定、顽强生存的愿望 B. 与他人自由平等交往的现实C. 努力发挥自己优势的追求 D. 自尊和获得他人尊重的渴望10.张军国庆节随爸爸一起出去旅游,这是他在日记中记下的话:今天很不高兴,我亲眼看见走在我前面的游客将吃完的零食袋子扔在了走廊上。我说了一句:“请带走你的垃圾。”他竟然回了一句:“多管闲事。”该游客的行为( )①是不自尊的表现,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②说明了他缺少社会公德意识 ③是不文明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④虽不符合道德要求,但扔垃圾是他的权利和自由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二)拓展提高11.临近毕业时,班委会决定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班长小耿想到这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会影响自己的中考复习。于是,他以班长的身份将任务指派给了学习委员小芳,并频繁催促小芳,结果弄出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小芳生气地对小耿说:“你为什么自己不做 ”班主任李老师知道后找小耿谈话,小耿说出了其中的原委。班主任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是小芳,你会怎么想……”(1)材料中的小耿与小芳发生不愉快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个事例对我们有何启示 12.观察漫画,回答问题。[来源:](1)漫画《谦让》中两人的言行反映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什么?(2)尊重他人首先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什么?(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尊重弱者?13.从前,有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办事,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更不知道去张村的路有多远。他遇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便迎面喊道:“喂,老头儿,从这里去张村该怎么走,有多远?”老人看他轻狂而无礼貌,便脱口而出:“小娃儿(转弯儿),无礼(五里)!”说完就愤愤地快步离去。年轻人转过山坡弯儿,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一直没有见到叫张村的地方。这里,年轻人停下脚步来,独自坐在路边,左思右想,考虑了半天,似乎才悟出了……读完这个故事,回答以下问题:(1)请你补充故事中“……”的内容,给故事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尾。(2)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年轻人,请说出你的问路方式。(3)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4)社会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就要学会尊重他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才是尊重他人?三、自学反思(请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发现及存在的困惑等)随堂检测参考答案C 2. B 3.A 4. D 5. A 6.B 7.A 8. A 9.D 10.A 11.【解析】本题考查换位思考。第(1)问,分析材料可知小耿不想影响自己的学习,把制作班级纪念册的任务给了小芳,没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2)问,可结合学会换位思考回答。答案:(1)原因是小耿把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在小芳身上。启示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学会换位思考,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想一想,才能尽量减少不愉快的事情出现,这对营建和谐的集体是十分重要的。12.【答案】(1)尊重。(2)人格。(3)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或孕妇让座、热心帮助残疾人。等等。解析:(1)漫画中体现了年轻人和老年人相互尊重,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尊重。(2)每一个人无论性别、身份、地位、爱好有什么不同,无论身体、气质、性格、能力、知识、智能有什么差别,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首先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人格。(3)老人、幼儿、残疾人、孕妇等都是弱者,给予他们帮助是对弱者的尊重,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或孕妇让座;热心帮助残疾人。等等。[解析]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尊重他人的认识,认真观察漫画中的文字和人物行为,从漫画中相互礼让的行为,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尊重他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所学,每一个人无论性别、身份、地位、爱好有什么不同,无论身体、气质、性格、能力、知识、智能有什么差别,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首先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人格。(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尊重弱者的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3.(1)答案一:我之所以这么惨,是因为我对那位老人不礼貌,不尊重,老人很生气,所以没有告诉我去张村的路的远近。答案二: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2)“请问老爷爷,去张村该怎么走?离这儿还有多远?”老人回答后要说:“谢谢!”(3)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4)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