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1 法不可违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1 法不可违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导学案
单元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课节 5.1 法不可违
学 习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过程和方法: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重点 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其承担的法律责任
难点 认识一般违法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知 识 结 构
设问导读
基础知识梳理
1.法律是 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 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和 违法行为。
4. 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并在教材中标画。
法律具有怎样的内涵?
2、人们为什么会违法?(主观原因)
3、违法行为的含义
4、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种类?
5、我们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
6、如何认识民事活动(事例)
7、民事权利包括哪些?各自含义、内容
8、合同的含义?作用?违反合同的后果?
9、社会和谐的保证是什么?(遵章守法的重要性?)
10、我们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随堂检测
基础应用
1.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有(  )
①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③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④都是触犯了刑事法律的行为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曾经,一名旅客在从宁波飞往昆明的航班上谎称其同伴携带了炸弹。飞机抵达昆明机场后, 这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15日。这名旅客的行为是(  )
A. 行政违法行为 B. 刑事违法行为 C. 严重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
3.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  )
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 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 D.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
4.下列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  )
A.谎报险情 B.深夜在小区高唱卡拉OK
C.破坏铁路封闭网 D.未经他人同意使用其照片用作广告宣传
5.初中生何某不顾学校规定在教学大楼过道内踢球,打碎了教学楼的落地玻璃。第二天,他又故意损坏街头磁卡电话。下列对何某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何某前后两种行为均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②何某在教学大楼过道内踢球违反了学校纪律,应受到批评
③何某故意损坏磁卡电话属于违法行为,应受《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
④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就难免会做出违法的事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安徽省刘某因虐待女童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对案件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刘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 ②有期徒刑属于主刑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7.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B. 违法行为若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C. 凡是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D. 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8.一天,学生杨某拾获一个皮包,内有一部手机和几百元人民币,他拒不交还失主反而占为己有。杨某的行为属于( )
A. 行政违法行为 B. 犯罪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
9.下列属于行政处分形式的有
①记大过 ②降级 ③撤职 ④开除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雄赳赳,气昂昂,冲到路中央;有中年,有儿郎,老爷老大娘;迎着红灯亮,不停止方向;凑够一撮,随波逐流向前闯……”网络上的一曲《过马路战歌》生动刻画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中国式过马路”。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每年的交通事故中,53%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中国式过马路”属于(  )
A. 行政违法行为 B. 民事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来源:学。科
(二)拓展提高
11.材料一 19岁的肖某因在歌舞厅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罚款500元。
材料二 中学生刘某发现照相馆未经自己同意擅自将自己的艺术照放大后,放在橱窗展览,以招揽顾客。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违法行为分别是何种违法行为?有何共同特点?
(2)面对类似违法行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
12.某初级中学学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上初二后,他更沉迷于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再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网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将对手刺成重伤,最后受到了刑罚处罚。
(1)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请你说一说,青少年应该如何应对犯罪?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某在地铁上吃东西时乱扔垃圾。面对其他乘客的劝阻,她不但不听还把食品包装袋丢弃在车厢,随后扬长而去。这种行为破坏了乘车环境,扰乱了地铁正常的乘车秩序。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王某予以行政拘留。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该案例中王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请阐明理由。
(2)根据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评析王某的行为。
(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怎样遵章守法?
三、自学反思(请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发现及存在的困惑等)
随堂检测参考答案
C 2. A 3.D 4. D 5. B 6.A 7.A 8. D 9.D 10.A 
11.【答案】(1)材料一中肖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材料二中照相馆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二者的共同特点是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都是一般违法行为。
(2)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对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等,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人身权包括肖像权、姓名权等。材料一中在歌厅起哄等行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第(2)问旨在考查学生对遵章守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作为青少年应该做到遵章守法,所以根据所学知识,从遵章守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的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2.(1)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参与打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属于犯罪。
(2)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我们未成年人,由于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违法犯罪面前,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
③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13.(1)行政违法行为。王某在地铁上乱扔垃圾且不听劝阻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乘车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受到了行政处罚。
(2)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王某在吃东西的时候,没有遵守乘地铁的规则,损害了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王某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