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2 预防犯罪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2 预防犯罪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导学案
单元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课节 5.2 预防犯罪
学 习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过程和方法: 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重点 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难点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
知 识 结 构
设问导读
基础知识梳理
1. 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严重 、刑事违法性和 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犯罪的法律后果是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和附加刑两大类。
4. 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二)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并在教材中标画。
1、刑法的地位、内容或含义?
2、犯罪含义
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4、犯罪的法律后果?
5、刑罚含义?
6、刑罚种类?
7、为什么要加强自我防范?
8、青少年怎样预防犯罪?(3点)
9、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10、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做?(启示)
随堂检测
基础应用
1. 某中学生因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造成严重后果,受到刑罚处罚。据此判断该中学生( )
①已年满16周岁 ②触犯了刑法,其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③没有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④缺乏法治观念和意识,没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 近年来,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实施诱拐、欺诈和性侵害等案件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侵害,我们应该 ( )
①提高警惕,安全上网 ②抵制诱惑,拒绝上网 
③谨慎交友,防止上当  ④保护隐私,避免泄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国家禁毒委的权威发布显示:当前我国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吸毒人员呈低龄化特点;贩毒主体以青少年和农民为主。我国刑法将贩毒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4周岁,充分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严重危害性 B. 普遍约束性 C. 人身危害性 D. 财产危害性
4.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
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
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
D.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5.中学生鲁泽从小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逐渐发展到偷同学、老师的钱包,后来他因与社会上的“哥们儿”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违法一定会发展成犯罪
B.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没有严格的界限
C.只要不违法,就一定不会犯罪
D.青少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6. 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 )
A. 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B.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C. 主刑和附加刑 D. 有期徒刑和死刑
7. 违法犯罪有极大的危害,同时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要远离违法犯罪行为。要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就必须( )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只要不造成重大伤害,就不必在意自己的行为
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下列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的有( )
A.欠债不还 B.违反交通法规
C.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D.贩卖毒品
9.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B. 违法行为若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C. 凡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D. 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10.我国将贩毒有罪、醉驾入刑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充分说明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
A. 严重危害性 B. 普遍约束性 C. 一般危害性 D. 人生安全危害性
(二)拓展提高
11.有一天小明看了一则法律新闻,是关于某一个身居要职的人被判处死刑的消息。后来他在周记中写道:“那个大官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触犯了刑罚,受到了刑法处罚,真是大快人心。我们不能向这样的人学习,否则,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受到这样的处罚就惨了!”
小明在周记中,对于法律名词的用法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出你的理由。
12.某县未满18周岁的学生阿斌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某茶馆附近多次对路过的行人持刀抢劫。该县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零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 000元。
(1)阿斌等三人的持刀抢劫行为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2)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分别向学校和同龄人提几点建议。
13.黄某在小学和初中期间经常欺负小同学,勒索小同学少量财务,因而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高二时自行辍学,放弃了学业。走上社会后,他不务正业,曾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终被人民法院以流氓罪、诈骗罪、抢劫罪、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⑴黄某不同阶段所受惩处的性质一样吗?说明理由。
⑵在人民法院给予黄某的刑罚中,哪个属于主刑?哪个属于附加刑?
⑶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中的附加刑包括哪几种?
⑷黄某从一般违法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告诫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三、自学反思(请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发现及存在的困惑等)
随堂检测参考答案
B 2. C 3.A4.B 5. D6.C 7.C8. D 9.A 10.A 
11.【解析】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考查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小偷小摸属于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小磊没有认识到预防违法犯罪要防微杜渐,所以,此观点错误。
【答案】判断:错误。
理由:①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②小磊平时小偷小摸,绝不是什么小错误,属于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改正,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12.【答案】(1)属于犯罪行为。因为阿斌等人多次持刀抢劫的行为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2)学校: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法治教育。
②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③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未成年人。
同龄人:
①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
②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③防微杜渐,正视错误,勇于改过。
【解析】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对犯罪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的阿斌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所以是犯罪行为,理由从犯罪的三个特征回答即可。第(2)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的预防,按照设问要求,从学校的角度,可以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健康的活动,注意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等;从同龄人的角度,可以从法律意识的树立,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等方面回答。
13.【答案】⑴性质不一样。黄某在校期间欺负小同学、勒索小同学少量财务的行为违反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是违纪行为;走上社会后的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黄某后又作案20多起,违反了刑法,是严重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⑵无期徒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附加刑。
⑶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
⑷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②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③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解析]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要求学生逐一分析材料,结合材料中黄某的不同行为,判断其行为性质,其中欺负他人,勒索他人,属于违纪,行为;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属于一般违法;作案20多起,触犯刑法,属于犯罪。(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主刑和附加刑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材料中的无期徒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附加刑。(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主刑和附加刑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所学回答即可。(4)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公民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所学,从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等方面回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