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导学案
课节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单元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学 习 目 标 了解民主,感知民主,增强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 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了解我国民主发展历程;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和具体的民主制度。
重点 社会主义民主
难点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知 识 结 构
设问导读
1.民主的价值及其实践【是什么】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____________,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________和_______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_________。
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什么】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_______的民主,是从中国的___________中生长出来。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________、最________、最______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是什么】
(1)包括________民主和_______民主。其中,_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发展_____民主,保障人民通过_______、_______行使权利。发展_____民主,推动_____________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_____,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我国的民主制度体系【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制度是我国的___________,是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途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_____________制度,是一项____________的实现________、保障少数民族___________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________________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的基础。
随堂检测
基础应用
1.发扬民主,共商国是,同心协力,谋划未来,找到最大公约数。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 )
A. 民主选举
B. 民主监督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下边漫画《问计于民》说明( )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人民直接参与国家大小事务的管理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
A.是广泛的民主,是所有人都真正享有的民主
B.就是协商民主,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充分协商
C.是抽象的民主,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
D.是真实的民主,人民的意愿可以得到充分反映
4.“人大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这体现我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是(  )
①人民通过选举行使民主权利 ②人大代表行使权利
③发展协商民主 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
C.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D.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6.某同学为一次讨论课准备了一些材料,内容涉及民主党派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的协商、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居民委员会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提出建议。据此推断,本次课要讨论的主题是我国的(  )
A.政党制度 B.根本政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基本政治制度
7.“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这是县乡人大在换届选举时必用的一句话。16岁的小明同学发现,家里人除了自己外都有“选民证”,他很不解,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作为学生,都没有选举权
B.只有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才会有选举权
C.只有参加工作才会有选举权
D.这可能是选举组织者疏忽造成的
8.《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不得限制和干涉群众正常信访活动。这是保护公民依法(  )
A.民主监督的权利 B.民主决策的权利
C.民主选举的权利 D.民主管理的权利
9. “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下列属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的是  (  )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宪法赋予公民众多的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监督权等,以方便群众更好地表达意愿,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材料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 )
A.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B.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C.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 D.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现实的民主
(二)拓展提高
11.习近平总书记说:“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请写出你的理由。(两方面即可)
12.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发端、奠基于共和国成立之初,历经探索、曲折,形成、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并将继续展现出巨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和特点”有哪些?
材料二 “网络问政直通车”在畅通民意渠道的同时,倒逼着政府管理创新;“领导信箱”既让群众意见与决策过程对接,又推动作风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在党心和民意同频共振中,走出了一条双向互动提升的路子。
(2)“网络问政直通车”属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哪种重要形式?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网络问政直通车”和“领导信箱”有哪些现实意义。
13.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950年3月,天津市根据居民居住状况建立了居民委员会,与此同时,在湖北省武汉市的部分街道也开始建立了居民代表委员会和居民小组。1954年12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制定并颁布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起草宪法修改草案时,把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一起写进了宪法,并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任务和组织原则都作了具体规定,这是我国制宪史上的一个创举。1987年11月24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有哪些?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全过程中,完善协调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2)材料二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哪一形式?
三、自学反思(请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发现及存在的困惑等)
随堂检测参考答案
D 2.B 3.D 4.D 5.C 6.D 7.B 8.A 9.C 10.
11.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12.(1)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等。
(2)协商民主。
(3)①有利于促进政府更好地加强民主、科学、依法决策;②有利于扩大网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新途径、新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民主;③建设法治政府,搭建网民与政府部门直接沟通的桥梁;④有利于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⑤有利于促进协商民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等等。
13.(1)答案: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③社会主义民主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
(2)答案:协商民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