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导学案课节 5.1 延续文化血脉 单元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学 习 目 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重点 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难点 中华文化的价值知 识 结 构设问导读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是什么】__________、博大精深。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 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供 。3.中华文化能够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原因【为什么】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________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______。4.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做】坚持以____________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____,立足当代中国______,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______,吸收______,面向______,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5.文化自信的内涵?【是什么】文化自信是对自身________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__________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什么】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________________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________。______的优秀、______的强大、______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7.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怎样做】(1)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________________,薪火相传,代代守护。(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3)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________。8.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是什么】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____ ,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________、高尚的________和远大的________,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9.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怎样做】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________;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________。随堂检测基础应用1.观察漫画,文化遗产保护要“警钟长鸣”,这是因为它( )①有利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②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我们是文艺工作者,也是老百姓,要不断从生活、从人民中获得源头活水”。这句话启发我们( )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②要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③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 )A.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B.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C. 民族层面的精神追求 D.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4.“时代楷模”魏德友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团退休职工,他秉承“我为祖国守边疆”的坚定信念,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艰苦边远地区巡边护边,至今仍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时代楷模”魏德友( )①体现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用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内涵③践行了敬业奉献的道德情操 ④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 ②③④ B. ①②① C. ①③④ D. ①②③5.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保护这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包括( )①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文化 ②浩瀚如烟的文化典籍③长城、故宫等世界著名建筑艺术 ④以团结统一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因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因素C.中华文化世代相传历久弥新 D.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7.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刷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折射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①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②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③世界最先进、最自信的文化 ④中华民族日益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保障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灿烂瑰宝。近年来,湖北京剧二团坚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举办戏曲知识讲座,并进行经典戏曲展演,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下列属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 )①全校举行剪纸活动比赛 ②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赛龙舟③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拜先烈 ④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珍视这一传统节日( )A.有利于抵制其他民族的文化进入中国B.为了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统领世界C.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增强民族凝聚力D.表明我们复古中华传统文化的决心10.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其原因是它具有( )①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②一成不变、因循守旧的生命力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④团结一心、一致对外的奋斗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拓展提高11.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善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稳定。请你谈谈材料说明了什么。12.材料一 (1)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材料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我们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情为中心,以筑牢民族复兴精神支撑为目标,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焕发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风采。——摘自《新华社》(2)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依据材料二内容分析回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之源]某大型文化类节目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了解到文化自信是源于其深厚的根基和底蕴的。(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重塑文化自信]“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事关全局,刻不容缓。(2)结合中国梦分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事关全局”的原因。[践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在行动!(3)如何打好中国底色,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三、自学反思(请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发现及存在的困惑等)随堂检测参考答案C 2. A 3.D 4. A 5.C 6.D 7.A 8.A 9.C 10.C1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③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也可)12.(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2)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②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3.(1)[答案]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答案]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答案]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