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一单元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一单元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目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程标准对于本课题的要求是: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分析:第一项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知道,学习内容是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第二项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知道,学习内容是可用铁矿石炼铁;第三项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认识,学习内容是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前两节教材在内容上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金属腐蚀条件的探究,使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等多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再介绍废金属的遗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而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的化学素养切实得到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对“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等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小组内同学合作也较为默契,希望老师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创造性愿望,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为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探究习惯的养成,本课题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和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策略第一次对物质进行较系统的探究,掌握金属腐蚀的条件、影响生锈的外界因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由于学生对于实际生产过程并不了解,还需要教师的指导。
重、难点: 课标要求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教材分析中指出本节教材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前两节教材在内容上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金属腐蚀条件的探究,使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等多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再介绍废金属的遗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而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重点为铁的冶炼,以及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课标要求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学情中指出学生对于实际生产过程并不了解。通过对课标和学情的分析,确定难点为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练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古代练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具 教学媒体:电脑平台
流程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金属材料的图片以及生锈后的图片金属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过渡】金属元素在地壳中都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提问】 我们已经知道了提取量最大的是铁,那么铁是如何从铁矿石中冶炼出来的呢? 【实验视频】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小结】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灯上方有蓝色火焰方程式:3CO+Fe2O32Fe+3CO2CO2+Ca(OH)2=CaCO3↓+H2O2CO+O22CO2【过渡】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炼铁厂里又是如何炼铁的呢?【观看工业炼铁视频】【小结】 1.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碳、石灰石。 2.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3. 焦炭的作用:提供温度与还原剂【过渡】 在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是含有杂质的。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然会涉及到杂质的计算问题。 【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教师小结】 解题思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课堂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金属锈蚀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学生观察实验,描述现象,思考原理,完成化学方程式。学生记录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记录学生思考:铁矿石、生铁、钢等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思考含有杂质的物质如何来进行计算。 归纳解题思路完成整个解题过程。 学生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铁的冶炼 1.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 设备:高炉 3. 原理:3CO+Fe2O32Fe+3CO2 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作业情况预习
教学后记 本课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本课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合理引导学生复习已有知识,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构建补充完整的知识框架。本节课由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资料“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表引入,简单介绍了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 从组织教学的角度出发,本课通过学生用自己收集的材料,亲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创新潜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动员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展示成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设置了一个悬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由设问把学生心中所思明朗化,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求知方向。通过例题的方式,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