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地理上册 2.3.2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地理上册 2.3.2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目标设计:
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黄河各河段出现的问题、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2.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通过对黄河各河段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的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六、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展示视频《保卫黄河》,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黄河的雄美壮阔、波涛汹涌。导入本节课的第一部分“探源母亲河”,并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描述黄河的诗句?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诗句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展示黄河水系图,引导学生在课本上描绘出黄河的干流,了解河流形状及大致流向。(通过读图,我们看出黄河就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形,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设计意图】通过描绘黄河的干流形状,帮助学生对于黄河的形状、长度、流向和流经区域有一个概括性了解,便于后续学习的开展。
3.让学生对照课本 51页《黄河流域水系图》结合《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完成黄河的概况的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读课本,找寻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完成后让学生在黑板上将发源山脉、注入的海洋、干支流分界城市、流经的主要地形区等信息标签贴到相应的位置,积极参与课堂,调动课堂的积极性。
4.问题分析。给出黄河长江干支流长度对比图、径流量对比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区分布图。思考问题:
(1)对比黄河和长江长度和年径流量,你会发现什么?
(2)结合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干湿区分布图思考成因?
(3)受气候影响,与长江比,黄河水文特征还有什么差异
【设计意图】以问题链的形式出现,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5.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展示图片“黄河母亲”雕像,导入第二部分“感恩母亲河”。给出黄河的景观图片,观察他们所在的河段,并结合图片,说说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形成冲积平原、灌溉、发电、旅游等)
6.展示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景观图和位置图。我们知道黄河上游流经的地区,
是我国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般降水都不足。是黄河水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资料的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明确黄河塑造平原和提供灌溉水源的两大贡献。
7.展示黄河流域水电站的分布图,中国地形图,小浪底水利枢纽的景观图。读图,思考问题:
(1)分析黄河的又一贡献是?
(2)观察黄河流域水电站及水利枢纽的分布特点?
(3)结合地形图,分析这样布局的原因。
【设计意图】以问题链的形式出现,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最终归纳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两大条件。
8.展示壶口瀑布图。由于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峡谷中穿行,水流湍急,形成了许多壮观的景象,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发了许多旅游项目。壶口瀑布以其水势汹涌、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设计意图】直观展示壶口瀑布的汹涌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以及民族自豪感。
9.虽然黄河为我们奉献了很多,但历史上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引出黄河各河段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第三部分,保卫母亲河。
10.下面我们来观看一组资料,请同学们一一说出各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资料一:上游地区荒漠化图文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思考上游荒漠化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资料二:凌汛。展示视频,向学生阐明什么是凌汛以及凌汛形成原因、发生时间、发生河段,让学生了解凌汛,并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解决措施。
【设计意图】以微课的形式,介绍凌汛,与平淡的语言相比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资料三:展示黄河各河段河流含沙量的变化图,引出问题——水土流失。并从地表景观、植被、气候、人类活动等几个方面,给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设计意图】给出详细的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读资料能力,从材料中分析水土流失的各项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资料四: “地上河”的形成通过视频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思考可能带来的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直观生动的展示了黄河下游出现的地上河问题,帮助学理解成因及危害,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资料五: 黄河断流通过举例宁夏平原的灌渠数量多,引导学生分析对下游地区带来的影响,引出断流问题。
【设计意图】以具体实例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生动的了解断流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11.黄河自古多忧患。黄河的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众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经过黄河流域沿岸人民几十年来的治理,黄河水好像变清了。观看视频,“陕西壶口,黄河水变清了?”告诫同学们,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我们需要时刻警醒,从身边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保卫黄河、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2.归纳小结: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谈收获,谈困惑,整理思维,知识梳理。
13.作业布置:
课下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并查阅资料了解黄河下游滩区的特色民居——村台,探究其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探究气候、河流等综合因素对民居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