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以及多媒体辅助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领会到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它能指导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②学生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③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对策:采用启发、引导,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法 1.引导探究法:
其程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自我发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表格,相关图片,播放视频,投影仪合理利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而且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也为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四、教学流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四个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探索新知——归纳小结,提炼方法——指导应用,回归生活。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为了渲染气氛,让学生观看野外求生的图片,通过图片的展示,和钻木取火视频的播放, 此视频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促使他们对即将要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钻木取火是应用什么原理呢?由此引出新课。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为了突破燃烧条件这个重点,我先是采用了课本中的三组对比实验,组织学生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同组进行讨论。
第一组实验,学生通过点燃火柴、小石块,发现燃烧必须是可燃物,在做第二组实验,室温下的蜡烛不燃烧,点燃之后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一个最低的燃烧温度,也就是物质的着火点.第三组实验,学生看到在空气中的已点燃的蜡烛能维持正常燃烧,而被烧杯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因此又得出一个条件,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总结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此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紧接着播放录像。观看白磷和红磷燃烧的对比实验 。进一步讨论燃烧的三个条件的关系。
观看过后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铜片和热水的作用是什么
2.你看到什么实验现象
3.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却不燃烧呢?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却不能燃烧呢?
4.通过本实验.你又对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经过以上讨论与交流,学生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的.
此时,我们趁热打铁,提出谁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呢?当我提出这个问题,使学生会非常惊讶,水中的白磷怎么会燃烧呢?这时有的同学就会想到了向水中通入氧气,但是有的学生会质疑,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水火不相容,那么我们就用事实来证明。( )学生观看后会大吃一惊,原来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水火也能相融。
2.燃烧的定义:
给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着火点,发现各种物质着火点不尽相同,但是其燃烧时都有共同的特征,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们自己得出燃烧的概念。
(三)归纳小结、提炼方法
3、 关于灭火
(1)呈现情景,引入新知识:此时给出几幅图片,通过图片呈现的情景,让学生很清晰的感受到,火合理应用会造福于人类,但同时火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通过燃烧的利与弊的对比。也给学生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随后,再给出一组数据,通过观看火给人带来的危害情景,和这些可怕的数据,引导学生要学习灭火常识 .
(2)提出问题:如何灭火
(3)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几只蜡烛、一把剪刀、一些沙子等器材,讨论熄灭蜡烛的方法。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学生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将这些方法进行统一的归纳和总结 由此得出灭火的三个原理。
几支蜡烛,一把剪刀,一些沙土,一块抹布,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让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践不知不觉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改中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理论。
此环节让学生对灭火原理有了明确的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而灭火的原理是任选其一即可。
(四)指导应用、回归生活
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如何把他们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呢,第一个问题: 一旦发现下列火患险情,你将采取什么措施?第五小题,在集体活动中,遇到火灾险情,你会采取哪些方法呢?这时先给学生们观看几幅漫画。通过让学生观看这些生动有趣的漫画,让学生可以轻松的得从中学习防火自救的常识。
第二题,是一个热点内容,进一步巩固了燃烧的条件,考察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又体现出学科间的知识的整合。
此时让学生回顾课前播放的影片,解释钻木取火的原理?通过学习本节课 ,你还获得那些收获呢?
作业 : 课后调查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课后反思
1、在认知方面: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获取第一手材料,感到实验结论真实性。有利于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知识的掌握。
2、在兴趣培养方面:
通过观看图片,视频,自己动手探究等,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习兴趣。
3、在能力培养方面: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观察、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了解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可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预计绝大多数同学可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极个别情况可利用课余辅导完成。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