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二单元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二单元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案

资源简介

计算题复习——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学生对化学计算已有一定的经验,本部分知识所涉及的质量分数,在第四单元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中,学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第八单元含杂计算中,学过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本课题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前面学过的这两种计算既有相同之处(分子、分母的确定),又有不同之处(关系量的范围不同);本课题也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之一,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系统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行推出计算式,再运用反例、练习、概括解题方法等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计算习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会进行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简单综合计算。 3、通过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及生产生活的重大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还知道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等于溶液的质量;也会判断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本课题根据所学溶液组成的含义及计算定义式,熟悉一个关系式,并推导出另一个关系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熟悉上述两个关系式,巩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并在学生熟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础上,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2 )从学生的认识水平上来看:学生在学习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式,已经初步认识到解化学计算题,从已知入手找可知,通过所求找需求的解题思路。本节课突出在溶液的知识范围内找对关系量。 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还必须有效调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本节课的目的不在意知识本身,而是形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事物内在本质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使学生采取小组讨论,自行归纳,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溶液质量,特别是溶液质量的确定。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昨天老师给你们留了一道计算题,老师也写了一份答案,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的答案跟老师的答案是否一样? 学生根据观察,对两份答案作出判断,并找出教师答案错误的地方 (板书展示做题的计算公式,以及基本思路) 从错误答案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联想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做题时的注意事项
【提出问题】既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做题的基本思路,那么是否所有的含杂质的计算题都是这样进行计算? 【分析】总结该题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的计算方法。 找一位同学读题,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参加反应的纯净物的质量,然后请同学独立完成学案上的例2,最后组内互判。 通过找出该题与例1的不同点,重点强调遇到样品中含有不溶性的杂质的类型的题时,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的计算方法。 激发学生通过互相纠错来提高探究兴趣和思维迁移能力。
【提问】同学们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样品中含有杂质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方法?那么如果我再把题给变一下,大家是否依然可以完成该题呢? 【分析】重点强调该题中溶液的质量的计算方法。 先让同学们读例3,独立完成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参加反应的纯净物的质量,然后组内讨论该题的做题方法,找一位代表回答,然后让同学在相应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该题,最后组间互判。 通过该题得出当反应后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溶液的质量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通过组内讨论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组间判来激发学生竞争的意识。
【提问】前几道题咱们研究的都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那么如果已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来计算反应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还能完成吗? 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要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需要先计算出什么的质量 2、怎么来进行计算,需要用到哪些已知量? 【分析】对学生的做题方法以及格式步骤进行点评。 此时学生很迷茫,因为据以前常见题型均为由反应物的质量来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讨论做题思路,经讨论,第一步先确定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再确定稀盐酸溶液的质量。 每组独立完成,最好最快的小组加分。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逆向思维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做题思路。
【总结】溶质的质量以及溶液的质量的确定方法 【应用提高】题组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习题加深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方式: 1 .谈谈本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 2 .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认识课前与课后的对比。 3、习题检测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 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同组成员的作用评价。 教师评价: 1 .习题检测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 2、后续习题练习。
八、板书设计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用参加反应的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简单计算比较容易掌握,但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灵活运用能力较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审题过程中找不准每个已知量。在课堂教学中,每一道题的分析,关键是要让学生根据题意找准已知量,计算便能顺利过关。另一方面,本课题的内容对学生而然相对比较枯燥,均为概念的理解和比较单调的计算,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成为本课题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日后的教学中,使枯燥的计算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关注的是,很多学生,包括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计算时往往忽视审题,没有弄清题意便随意动笔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盲目随意计算。这个课题的内容一向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尤其是计算牵涉的变形题目种类较多,学生很容易出现思维混乱,计算中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对于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应用和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一些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要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进一步强化训练,发现学生还存在问题,需要在后面继续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