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发生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与金属化学性质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从同类反应中找出规律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能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学习控制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大胆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善于合作的精神。产生学习的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享受化学的乐趣。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是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节课主要是学习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这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内容。本节课在教学中应能体现很多化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学生已知的知识内容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取分类研究、分析对比的方法去认识置换反应。归纳总结金属的有关反应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达到落实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本节课可按如下流程设计教学过程:问题引入 实验探究 分析总结 应用规律。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问题引入:回忆前面学过的铁、镁与氧气的反应,创设问题:你知道铝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吗?还有有句俗语:“真金不怕火炼”这句话的化学含义吗?由此可见镁、 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而铁、金却不能,这说明了在相同条件下镁、铝比铁、金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探究:教学时可把全班分成四组进行[活动与探究1],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反应的剧烈程度。根据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分为两类。即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较弱。在这实验基础上,分析镁、锌、铁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特点归纳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并初步总结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金属与某些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问题引入:回顾前面学过的铁钉在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2],然后从实验中分析总结,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这两种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同时又要注意在实验基础上讨论该反应能否成功的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上面学过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对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分析这些置换反应的特点,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最后应落实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那么金属的化学性质又如何呢?我们从这一节开始来学习。新课讲授:问题引入:你们知道日常生活中铝制品越来越多被广泛应用吗?还有有句俗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化学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内容,提取相关信息。再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铁、镁与氧气的反应。小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完成下面表(一)。让学生初步认识金属的活泼程度不同,即金属活动性是有强有弱的。实验探究:全班分成四组进行[活动与探究1],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反应的剧烈程度。根据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分为两类。指导学生完成表(二)。在这实验基础上,分析镁、锌、铁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特点归纳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并初步总结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本节小结: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金属与酸的反应。练习巩固:完成配套练习课堂训练有关习题。第二课时在复习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让学生回顾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从而引入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2],然后从实验中分析总结,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这两种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同时又要注意在实验基础上讨论该反应能否成功的条件。指导学生完成表(三)。由上面学过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对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分析这些置换反应的特点,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最后应落实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的应用。可设置下面这道题目:黄铜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出售牟取暴利,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证明其真假。练习巩固:完成配套练习课堂训练有关习题。课堂小结:,1)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反应,2)金属活动性顺序。拓展延伸:探究实验条件对实验现象的影响。不同金属与反应剧烈程度的关系金属的形状与反应剧烈程度的关系酸的浓度大小与反应剧烈程度的关系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回顾哪些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表(一):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镁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铜在空气中加热铝在常温与氧气反应金与氧气的反应。。小结:通过比较上述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条件易难与剧烈程度,由此可得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金属与酸的反应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情况。表(二)现象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铁锌镁铜分析和小结:1、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2、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可将金属分为 和 两类。3、什么是置换反应?三、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情况。表(三)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铝丝浸入硫酸溶液中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分析和小结:1、铝、铜、银的活动性强弱:2、分析上面能发生反应的特点。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顺序2、应用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熟悉教材,处理恰当,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过程条理清晰、流畅,结构完整、重点突出。教学中语言流畅,符合学科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大课堂密度。教学内容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深浅度合理;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得出金属单质的各个化学性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得出金属单质的通性,击破难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准确清楚具体地表达各个反应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训练,讲练结合,及时巩固知识。习题层次分明,由浅及深。使学生能准确地利用规律解决相关题目。学生参与面广,在学习过程中专注、投入,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业与练习1、铝、铜、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1)用金属铜制电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2)铝、铜、铁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3)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铝导线(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3、课后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