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学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但是怎么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通过这节课将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样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本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生通过对蜡烛在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着重培养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同时进行设计简单实验的尝试;并从中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三、教案
课 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2、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重 点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难 点 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探究、启发、比较、归纳。
仪器、用品 蜡烛、火柴、小烧杯、小刀、澄清石灰水、小竹签、滴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景】演示烟火燃烧的情景【引入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讲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观察是实验的基本方法 听讲思考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识到对于学习化学来说,实验非常重要。
【引言】观察是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在化学科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实验。那如何进行观察呢?【幻灯片投影】如何进行实验观察?今天我们选择大家非常熟悉的蜡烛及其燃烧的现象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生聆听 引出问题,明确任务
【点燃蜡烛前】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开放性的探究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学生观察蜡烛的结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让学生学会探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体验实验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点燃蜡烛时】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教师巡回指导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观察燃烧过程1、取一根小竹签平放入火焰中,2~3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2、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学生猜测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结论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化学思想。
【蜡烛熄灭后】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组织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合作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看能否燃烧。分析、交流及得出结论 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讨论交流,再探究】对于有的组在交流中提出“异常情况”,请同学们各抒已见。并组织学生继续探究。 学生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通过这个探究活动,你认为探究活动中应注意关注哪些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化学知识三、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教学反思
一、教材的处理
1. 本节课是学生正式接触化学实验的第一课,教师抓住蜡烛燃烧的“前”、“中”、“后”三个环节,让“观察”贯通始终,这样就将学习方法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寓于“过程”之中。
2. 本节课的另一特点是教师对学生汇报交流中的“异常情况”,组织了再探究,其再探究的内容有力地淡化了“书本权威”,而强化了学生主体。
二、实验改进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中,对实验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 为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我给每个活动小组提供的蜡烛不是完全一样的。
2. 在探究蜡烛火焰温度的活动中,我准备了比火柴梗粗一点的竹签供学生使用,可以防止部分学生因为控制不好时间而引燃火柴梗。
三、教学机智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比如:“蜡烛有毒嘛?蜡烛和封装药丸的蜡是一样的吗?”“老师,我们这组蜡烛的颜色和他们的不同,里面加了什么东西?”“老师,我发现没有棉芯的石蜡只会熔化,不会燃烧。”这些问题虽然不能在课堂上马上解决,但对他们的积极性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课后和他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这节课中,老师“讲”占用的时间要适中,占用时间多,学生交流讨论就不可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探究结果,不能激励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的“帮助”要适度,既不能处处帮助,限制学生的发挥;又不能完全失控,任凭学生随意活动。
简述观察的要领,引出探究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简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性。
引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的“前”、“中”、“后”三个环节,让“观察”贯通始终,将学习方法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寓于“过程”之中。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
生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
认知体系。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再探究。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