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2 神奇的氧气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2 神奇的氧气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能正确描述氧气与木炭、硫、铁丝、氢气反应的实验现象,会书写反应表达式。
3、了解氧气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准备:收集好的氧气、火柴、酒精灯、药匙、坩埚钳、木炭、硫粉、铁丝、氢气、燃烧匙、镊子、紫色石蕊试液、试管、小烧杯、澄清石灰水、木条。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言 1、播放视频2、人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 思索、回答 讨论、交流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氧气的用途 结合生活经验,氧气有哪些用途 出示小资料。设疑:氧气的用途由什么决定的呢?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等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氧气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内容?2、出示一瓶收集好的氧气及信息库联系生活举例过渡:除了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外,还要研究什么性质呢? 回答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回答 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氧气的化学性质 出示一瓶无色气体氧气,如何检验?回忆:前面学过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设疑:还有哪些物质也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呢?1、教师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教师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 思考题3、教师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讨论题4、教师演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质疑并验证实验:爆炸 学生上台检验学生板写符号表达式 观察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记录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温故知新学生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完整、准确。渗透环保、安全教育。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检测 出示练习 积极思考、回答 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 复习学案,完成学案上的课后作业 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设计的思路:
氧气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一种物质,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引出氧气。然后学生讨论交流“人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结合生活经验,学生自主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重点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的有关性质,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氧气的物理性质由学生观察、分析、自主归纳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回忆学过的知识和4个演示实验以及例举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在实验探究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对现象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要做到准确、完整。在碳、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之后,设计了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对于不纯净的氢气点燃实验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视频、图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师生交流 ,增强师生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后面的物质的性质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方法。
板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
2、密度比空气大
3、难溶于水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