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2 氧气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2 氧气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氧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常见的燃烧。
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在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这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二)学生分析
1、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②使学生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让学生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教学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有关知识。
2、采用讨论、交流归纳等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
●实验准备
教科书实验2-2,2-3,2-4(实验用品:氧气5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细铁丝、细木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复习提问】空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空气成分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出示课题:氧气) 学生回忆、回答。学生倾听。
二、新课1、让学生明确氧气的物理性质。2、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3、引导学生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设问】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演示】教师演示试验2—2: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小结】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演示】教师演示实验2-2,硫在氧气中燃烧,(强调:注意对比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强调】根据学生汇报强调:①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刺激性气味;②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演示】教师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强调】老师强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黑色固体。【提问】综合分析以上实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①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②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③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引导学生一起写出以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提问】这些反应有哪些相似之处?(都有氧气参加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生成物都含有氧元素;反应物都是两种,生成物都是一种)【归纳】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提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提问】石蜡跟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吗?是氧化反应吗?为什么?【强调】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不同的举例说明缓慢氧化。 学生读书、回答。学生参与、观察并描述现象,向老师汇报。学生倾听,理解。学生参与、观察并描述现象,向老师汇报。学生倾听,记忆。学生参与、观察并描述现象,向老师汇报。学生倾听,理解。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理解。学生参与、书写、理解。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学生倾听、理解。学生思考、交流。学生理解。学生倾听、理解。
三、巩固 1、让学生读书。2、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5,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读书、记忆、完成习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那些知识? 让学生根据板书复述、记忆。
五、作业 【布置作业】读书。完成课后习题1,2,3,4题。3、调查你周围的那些地方应用了氧气。
六、板书。
氧 气
现象: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刺激性气味
氧气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硫在氧气中燃烧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黑色固体
缓慢
氧化
燃烧
氧化
反应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