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级:姓名:)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园一、课前导学: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和意义;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识。预习初探:请认真阅读课本,完成预习自测题。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________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________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______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________和修复。人与自然____________,共生共荣。这是一种________中的平衡、发展中的________、进取中的________、多元中的________、“纷乱”中的________。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_________。生态兴则 ,生态衰则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①建设生态文明,要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__为准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就是 。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③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_。3、怎样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①处理好__________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决不能以 、 为代价,换取一时的 。绿水青山就是 。②坚持______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 的 ,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走绿色、________、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__________、保护优先、_________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________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______中,成为 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严守____________上限、环境质量底线、________红线。 实行 、 ,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 。⑤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图景。归纳本课核心观点:二、课堂助学: (多媒体课件)三、观点澄清(请在下列正确的说法后打“√”,错误的说法后打“×”并改正)( )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2.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 )3.“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举措。( )4.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四、巩固与反思:(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题2分)【 】1.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习主席强调的内容依据是①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立足小事保护环境 ②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③我国应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右则图表体现了我国人口的特点有①人口基数大②出生率高③增速趋缓④老龄化加剧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3.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巢湖开始实施全域十年禁渔,禁渔区为巢湖主体水域、滩涂及各通湖河流水域。禁渔期间“湖中无渔网,岸边无渔船,市场无湖鱼”。同时在巣湖水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禁止一切渔具捕物采集水生动植物生产活动,禁止收购、销毁非法捕捞的渔获物。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可一致②美丽中国,就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③人类应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④人类要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否则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调研。总书记此次来到陕西考察调研,第一站深入秦岭,实地考察这一重要生态屏障的保护和修复情况。对自然生态保护这道红线,习近平总书记从来都是零容忍。这说明A. 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B. 我国把生态保护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C. 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D.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5.2020年3月3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这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习近平说,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开发要以生态保护为主。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习总书记的话启示我们①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生态文明建设,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准则③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6.2019年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对此,以下四位同学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 张冉:改善生态环境是第一生产力B. 孟杰: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C. 李燕:坚持不开发自然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理念D. 赵明: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7.40年来中国绿色版图不断扩大——从12%到21.66%,森林覆盖率几乎翻了一番。40年来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人心,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共识。这一变化体现了①我国环境保护取得重大成就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③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④践行绿色发展已成为每个国人的自觉行动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在第53届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上,我国以“美丽中国”为主题,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国际客商驻足。下列对于“建设美丽中国”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有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②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③坚持绿色发展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④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都是圣洁的。”要使大地永远保持“圣洁”,我们应该 ( )①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短材料训练(注意: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写出核心观点)1.溧水区各部门坚持党委领导、部门联动、上下统一、全区一盘棋,强化工作调度,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提升和垃圾分类攻坚战,把环境保护切实落实在行动上。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增长点和展现溧水形象的发力点。【能力拓展】编制一个主观题的设问:解题思路:(三)非选择题素材:兴旺村借整体搬迁之际,征求全体村民意见,规划乡村建设,完善配套项目。各项目支持率结果如下:兴旺村借整体搬迁配套项目支持率项目名称 育才小学扩建、教学设备升级 兴建村民议事厅 扩容乡村民俗博物馆 开设法律大讲堂 修建模范家庭风采展示中心 开建村办化工厂支持率 100% 95% 90% 90% 85% 3%问题:请运用所学知识,任选素材中的三个项目,分析其数据所表明的情况及原因。(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