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统编版 高一年级必修一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明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阐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及其创立的标志。
2.阐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明确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价值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
科学精神:辩证地看待科学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挫折,培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新课导入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统编版 高一年级必修一第1课第2框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3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目录
新知讲解
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所学知识,回顾并描述资本主义社会可能产生的社会现状?
有识之士开始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1.背景
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激烈矛盾
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
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思想来源
2.发展阶段
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16c—17c
18c
19c
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
结合课本P11,探究:
1.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有什么共同点?
2.分别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对比)。
16c—17c
18c
19c
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
文字批判
幻想虚构
简单轮廓
法律条文
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
矛头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积极合理的设想
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3.评价
(1)进步性
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圣西门
建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制度,即“实业制度”,采用说服的方法。把赚来的钱用于科学研究、结实教授虚心求教以及游历。
傅立叶
建立“和谐制度”,他将这一目标的实现希望富翁出资。
欧文
工厂的管理者
出生于显赫的贵族家庭
出生于
商富家庭
三者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结局都怎样了?
为什么都失败了?
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
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3.评价
(2)历史局限性(空想的原因)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出发点)
(▲未触及本质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解决矛盾的方式)
(1)进步性
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历史前提:
面对资产阶级的压迫,工人阶级只能怎么办?
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统治
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越来越尖锐,
三大工人运动
16c-17c
18c
19c
1930s--1940s
“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
——恩格斯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思想理论斗争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纺织工人迫切要求增加工资,于是停止了工作,列队来到省政府门前示威
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为提高工资,用武器镇压政府军,引起主要工厂举行罢工。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经济斗争
三次工人运动分别采取什么手段来反抗资本主义?
从斗争形式来看,三大工人运动为什么会最终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
1.工人运动的斗争形式:经济、政治、思想
2.工人运动的意义:
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历史前提: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
▲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创立唯物史观
又叫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黑格尔
费尔巴哈
黑格尔
虽然他是唯心主义者,
但是他的辩证法很赞!
费尔巴哈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唯物史观的科学性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史观:(1)创立 (2)科学性
2.剩余价值学说:(1)创立(2)科学性
2.剩余价值学说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
(2)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性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史观:(1)创立 (2)科学性
2.剩余价值学说:(1)创立(2)科学性
3.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意义
(1)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3)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的条件
历史前提
思想来源
理论基石
—空想社会主义
阶段小结
三大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发表
16c-17c
18c
19c
1930s--1940s
1848年
现在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二)▲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
分3组,开展活动:诵读《共产党宣言》名言名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理解其阐述的内容。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节选
“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
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二)▲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1.地位:《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两个必然、一个政党、一个目标
知识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1)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3)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4)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国际歌》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歌曲表达作者怎样的信念?
三、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871年
巴黎公社成立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1.尝试
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
三、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建立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建立
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
三、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一)实践历程
1.尝试: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第一次实践)
2.建立:▲俄国十月革命
(1)意义:
①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三、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一)实践历程
1.尝试: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第一次实践)
2.建立:▲俄国十月革命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如何
产品如何分配
劳动者共同占有
01
02
消灭剥削、互助和谐
03
按劳分配
三、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二战后,
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飞跃
3.发展
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
三、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0世纪80-90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3.曲折
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
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
▲“东欧剧变”旧照
▲苏联解体
思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是否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已经过时了?
目前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越南
古巴、老挝
三、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
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
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吸取教训、发展本国特色,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从落后的双半国家到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二、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一)实践历程
1.尝试: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第一次实践)
2.建立:▲俄国十月革命
(1)意义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3.发展
4.曲折
5.新生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 )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不懂得阶级斗争
D.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其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
课堂练习
D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与完善,无不佐证着人类社会发展颠扑不破的真理。下列属于这个真理的是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②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
③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
实践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尝试: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
建立与发展:十月革命与多国实践
曲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新生: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