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 区域特征【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地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并分析其对农业的影响。3.举例说出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农作物、工业的分布,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4.运用景观图,比较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的地理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并分析其对农业的影响。难点:比较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的地理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白居易的《忆江南》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关于南方地区,你还知道些什么?新课讲授:一、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教师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区图”,请同学们找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以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得出结论: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和东海,南临南海。活动1:展示“南方地区范围图”,请同学们读图,找出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以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得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大致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鄂、湘、皖、赣、苏、浙、沪);南部沿海地区五省二区(闽、台、粤、桂、琼、港、澳);西南地区三省一市(川、滇、黔、渝);其中,川、皖、苏的大部及陕、甘、豫的部分地区。活动2:展示“南方地区范围图”,请同学们读图,找出主要的城市,并说说哪些沿江分布,哪些沿海分布,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同时提高小组合作精神。得出结论:沿江城市有成都、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等城市;沿海城市有上海、广州、澳门杭州等城市。简单了解南方地区城市的分布。二、山青水碧 物产富饶活动3:读“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四大地形区,总结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活动4:读“南方地区河流分布图”,找出南方地区的大江大河,总结出南方地区河流特点: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同学们从图中找出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以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教师讲解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活动5:读“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图”,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得出结论。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甘蔗和茶叶等,除此之外,南方地区还盛产柑橘、香蕉、荔枝和波罗等水果,物产丰富。承转:南方地区物产丰富,但不同地形区的农业又存在一定的差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考察四大地形单元,找出不同区域的农产品并分析其生产条件。第一小组: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二组:东南丘陵;第三组:四川盆地;第四组:云贵高原。小组通过阅读教材、读“农作物分布图”、结合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得出结论,分享成果。老师最后做总结,并进行知识补充和讲解,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详见下表。地形区 区域差异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湖众多,淡水渔业发达,长期种植水稻,形成肥沃的水稻土,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东南丘陵 贫瘠的红壤,当地人民因地制宜,改良土壤,种植了茶树、杉树、毛竹等经济林木。四川盆地 气候湿润,土壤为肥沃的紫色土,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典型,风光独特,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旅游资源丰富。三、通江达海 经济发达承转:咱们都知道南方地区工业和经济都很发达,试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发展工业有哪些优势条件呢?读“南方地区位置图”,完成填空,找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濒临黄海,东海和和南海,海岸线延绵漫长,多良港;长江、珠江、澜沧江等大河连通海洋,使得江海湖融为一体,有利于对外开放。得知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读“南方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得出南方地区矿产能源种类多,有色金属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此外,南方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制造业发达,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对本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带动作用。最后,请同学们学以致用,完成教材41-43页活动。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老师总结丰富答案。完成本节课教学活动。①说一说,贵州省发展旅游业有什么优势条件。(地形复杂多样,山清水秀,石奇洞美,动植物资源丰富;茅台酒、中草药、传统手工艺品富有特色;布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革命战斗遗址、会议地址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等。)②议一议,怎样治理水土流失,搞好贵州省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保护自然植被;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如修建排水沟;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如少耕深松,秸秆还田等;加强宣传和监督等。)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南方区域的区域特征。首先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和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接着逐一分析了不同地形区的区域差异,使我们意识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最后我们认识了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初步探究了南方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课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7.1 区域特征(分布) (特点)(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