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 音乐 第5课 木瓜恰恰恰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 音乐 第5课 木瓜恰恰恰 教案

资源简介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去卖的过程。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点,同时
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在卖水果的情境中,学生能把握热情、欢快的风格准确的演唱《木瓜恰恰恰》。
2、随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3、感受并唱出切分节奏的
教学重点:能把握热情、欢快的风格准确的演唱《木瓜恰恰恰》。
教学难点:唱出切分节奏的强弱感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教学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听一听这段音乐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特点?
三、新课教授
聆听感受A段旋律
1.初次聆听
师:听出来了吗?同学们。
生答。
师:拍手声在每一句的什么地方?
生答。
师:每一句的尾声,真好。那这个声音是轻快的还是笨重的?
生答。
师:好,那让我们试着在音乐中加入拍手声,仔细听好音乐。
生随音乐进行律动。
师点评。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这个轻快的拍手声的地方,老师做什么动作了?
生答。
师:扭胯的动作,来,我们试一试!请同学们站起来。
生随音乐进行律动。
师点评。
2.再次聆听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我在什么地方加上了“恰恰恰”。
师:听出来了吗?
生答。
师:那我们一起来加上好吗?还加上扭胯的动作。
(师生一起表演)
师点评。
聆听感受二声部音乐
1.初次聆听
师:下面,你们来唱恰恰恰,我来加另一段旋律,你们听这一段旋律是轻快的还是优美的?
生答。
师:这段旋律是优美的,它由三个乐句组成,请大家仔细听,这三个乐句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师弹琴范唱)
师:听出来了吗?他们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生答。
师:它们是不同的,能让我们随着琴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段旋律的变化。
(师弹琴带唱)
2.学手势动作,感受旋律变化。
师:大家的歌声十分优美,这回由大家来唱,我来加上手势动作,注意观察,我的动作是怎样随着你们的歌声而变化的。
师发现了吗?我的动作是这样随着你们歌声而变化的。你们歌声高的时候,我的动作高;你们歌声低的时候,我的动作低,也就是说,我的动作杂随着你们歌声的高低而变化。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加上你的手势动作,看一看,你的动作能不能合上音乐的变化。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美。在刚才这两段音乐中,不但有轻巧的恰恰恰,还有非常连贯非常愚昧额音乐旋律,那这回就让我们用歌声和动作完整地表现这段音乐吧!
(三)学唱歌曲
1. 介绍了解《木瓜恰恰恰》
师:同学们的动作合上音乐的感觉都很好。这么丰富的音乐也让我们非常高兴。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一种水果。想不想看?
师:1、2、3!嗯?这是什么水果啊?
生答。
师:有同学认识说是木瓜。它的味道怎么样?(生答)价格呢?(生答)
(1)师范唱全曲,引出课题
师:那么,它到底是不是木瓜呢?味道怎么样呢?价格是贵还是便宜呢?就请大家在我的歌声中寻找答案吧?
(师范唱)
师:这是什么水果啊? 生答。
师:味道怎么样啊? 生答。
师:那么价格呢?很便宜。多少钱一个?
师:那么刚才,我在歌声当中在干什么呢?
生答。
师:那我是干什么的?我是卖水果的。“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我的水果品种非常多,但我的主打产品是“木瓜”。今天呀,我们就要在这首好听的歌曲当中去卖水果。那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板书课题:木瓜恰恰恰)
师:一起读一读!
生:(木瓜恰恰恰)
师:这可没有你们刚才那个恰恰恰好听。(示范轻巧的恰恰恰)
生读。
师:真棒!
(2)观看图片,了解印度尼西亚
师:来,同学们看一看木瓜长在什么地方呀?
生答。
师:它主要产地在哪儿呢?
师: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所以,又被称为“千岛之国”。
师:因为那里火山十分活跃,所以又被称为“火山之国”。
师:巴厘岛,印尼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因为那里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所以,又被称为“花之岛、神仙岛、天堂岛”。
师:再看一下,头顶物品的印尼妇女,他们怎么样?很厉害是不是,东西不是用手拿的,而是用头顶。你们看他们是不是赶着去市场里卖东西呢。
学唱A段音乐
(1)师范唱
师:听!水果市场里又传来了卖木瓜的歌声。
师范唱(自弹自唱)
(2)师弹琴带唱A段简谱,学生跟唱。
师:让我们看看这段音乐的简谱,随着我的琴一起试唱一下。
生唱。
下面,我们加入歌词试试。
(3)师再次弹琴带唱
师:我们速度稍微加快些。
师点评。
学唱B段音乐
师:哟,快来看看我们的水果摊吧!都有哪些好吃的水果呢?我来介绍一下。
(1)师随节奏读歌词,感受切分节奏的强弱规律。
师:有哪些水果了解了吗?
生答。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观察B段的简谱,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答。
师:原来B段有很多个切分节奏。切分节奏中间的音要唱的重一些。我们刚刚读的时候是不是中间的字要读的重些,对吗
师弹琴带唱B段音乐,生跟唱。
师:我们把这种感觉试着带入歌曲之中。
师点评。
(四)学唱A 段音乐
师弹琴,生跟唱,演唱全曲
师:听到你们的歌声我太有信心啦,我们现在就一起去卖水果好吗?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好歌词,随着我的琴完整地演唱一遍,记住,我们可是用我们的歌声去推销水果。
2.师再次弹带唱A段音乐。(第二段歌词)
师:为什么选择我的木瓜呢?因为我的“木瓜皮儿薄个大味儿鲜”,第二段歌词我们试一试。
师:老师觉得你们学歌学的非常快。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现在呀,我们到了水果市场,看着我们挑来的一担一担的水果那么好,心情是什么样的。“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非常高兴,非常得意的心情,用你们的歌声来告诉我。
(五)分组合作
1.分组演唱全曲
师:大家的歌声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我想请你们来合作一下,一组来唱歌词,推销介绍我们的水果:一组来场“恰恰恰”。中间“有番石榴有菠萝”的地方大家一起唱。
生唱。
师点评。
(六)完整演唱
师:你们的歌声太有吸引力了!那么现在水果市场里,热闹极了,有轻巧的恰恰恰,还有“木瓜芒果”介绍推销水果的,这么多声音交织在一起,是多么的热闹!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
生答。
师:我们马上也要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一起去卖水果,刚才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咱们继续合作,如果我们的水果卖的好,就在最后结束的地方加上一句“巴巴呀”!“巴巴呀”是印尼语“木瓜”的意思。
师:来,我们试一试怎么喊?)
生练习。
师:来吧,同学们,你的那个位置就是你的水果摊了。你们是介绍水果的,你们是恰恰恰。
生表演。
五、结束语
师:我们的“巴巴呀”都卖光了,还剩最后一个送给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这首歌曲的二声部音乐。
师生再见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