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 教案

资源简介

7.1 东南亚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中找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2.运用地形图,归纳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流向,河流上、下游不同特征的影响。
3.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地区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在地图中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举例说明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地图中找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2.运用地形图归纳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流向,河流上、下游不同特征的影响。
3.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地区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在地图中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举例说明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难点:
1.运用地形图归纳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流向,河流上、下游不同特征的影响。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地区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有关东南亚的视频,东南亚具有茂密的原始丛林、美丽的热带海滨、众多的名胜古迹、独特的风土人情,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东南亚。
新课讲授:
(一)地理位置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评价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首先让学生们了解亚洲的分区,知道如何了解一个地区,接着结合教材图7-1及出示图片资料,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然后结合海陆位置评价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最后结合探究活动任务(1、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2、如何破解马六甲海峡困局,开辟其他的不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新路线?),理解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自然地理环境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地形、气候对河流特征的影响。
首先结合图7-1及展示资料,归纳东南亚的气候特点。接着结合提示,先归纳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征,并以湄公河为例,分析地形对河流特征的影响,再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河流特征。然后结合资料了解东南亚火山、地震多发的现象及其原因。最后对比分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知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人文地理环境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1. 东南亚地区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首先展示东南亚的特色美食,引出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结合“小提示”分析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接着结合资料了解当地重要的农作物(农产品),知道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理解东南亚农业的地位与作用。最后以“红猩猩与方便面”的故事,了解当地蓬勃发展的农业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关系,理解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性。
2.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举例说明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结合图7-8,在地图中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思考为什么大多数的城市分布在河流附近,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3.东南亚的人口分布
结合人口分布图,归纳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区,并分析原因。接着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知道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并结合资料了解其原因。
4.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为例进行讲解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东南亚,知道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归纳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自然环境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了解到东南亚是世界上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东南亚的国家中有越南、老挝、缅甸等与我国相邻,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城市及首都大部分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7.1 东南亚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地理环境
三、人文地理环境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了解地区的第一节,学习的结果不但影响了学生对本学与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学习气体的一般方法的掌握,因此在本区的教学中学习东亚地理知识的同时,掌握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地理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地理知识的能力,涉及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培养。在课堂上,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与以往知识的联系,得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堂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强化,指图、查图、看图等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