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根据相关资料比较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地理差异。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试着分析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教学重难点】重难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以及其南北地理差异的对比。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以及其主导因素的分析。【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2020年11月2日的微博热搜:飞机上航拍的秦岭,山脉两侧云层“泾渭分明”,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也挡住北上暖湿气流。有网友表示:秦岭,真的能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的冷空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探讨秦岭的重要性。新课讲授:秦岭—淮河线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认识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两侧则反映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1.定位置、明意义展示“秦岭、淮河示意”图,指导学生完成读图活动。(1)找出秦岭和淮河;(2)说出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3)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都是东西方向,它们横亘在我国东部的中间位置,在这条线的南北两侧有着很多明显的差异,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的知识,想一想秦岭淮河线有哪些地理意义?活动: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组织学生活动:看图说出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①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②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③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温度带)的分界线。④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干湿地区)的分界线。⑤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过渡:秦岭—淮河线在气候方面有这么多的地理意义,那么在其它方面有没有差异呢?我们一起来看看。2.看图片、说差异展示“沿109°E线陕西省南部地形剖面”“陕西省南部地形分布”图,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探究一: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1.6℃,而秦岭南侧的最低气温为-7.6℃。读图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由于秦岭的阻挡,冷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侧减弱。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它的南北两侧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下面一起看几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根据图片说出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具体差异表现。第一组图片——河流结冰与否: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一般有结冰期;以南的河流一般无结冰期。第二组图片——植被类型:秦岭—淮河线北侧的景观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侧的景观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那我们可以说秦岭—淮河线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第三组图片——耕地类型:秦岭—淮河北侧的耕地以旱地为主;而南侧的耕地则以水田为主。第四组图片——粮食作物和食物: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为主的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主食是面食;而秦岭—淮河线以南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主食则以米饭,所以我们常说“南米北面”。第五组图片——水果:秦岭—淮河线以北是温带地区,水果主要有苹果、葡萄等温带水果;以南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水果则以芒果、荔枝、香蕉等亚热带水果为主。第六组图片——传统民居:秦岭—淮河以北的民居一般具有屋顶坡度较平,墙体较厚,窗户较少等特点;以南的房屋则具有屋顶坡度倾斜,墙体高,门窗多等特点,所以我们常说“南尖北平”。第七组图片——交通运输:秦岭—淮河线北侧的运输方式主要是陆路运输,传统的则是马;而秦岭—淮河线南侧的传统运输方式主要是船,所以我们常说“南船北马”。……我们这几组图片的观看我们知道了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更多地理差异,下面看看同学们学得怎么样?展示表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上述探究,我们了解到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过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有这么大的差异,那么其他的地方有没有差异呢?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知识——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3.识地图、划区域展示中国轮廓图以及四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指导学生完成读图活动。(1)根据所学,说说这四条线分别是什么?(2)根据中国自然、人文因素差异,其中哪几条线能把中国分为四部分区域?划分的哪四部分区域?活动:根据课本相关内容找三条分界线,四个地理区域,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描出来。界线一:400mm等降水量线 √ 界线二:二、三阶梯分界线界线三:一、二阶梯分界线 √ 界线四:秦岭——淮河线 √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并把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分别用A、B、C表示。展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地势三阶梯分布图”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探究二:划分界线A、B、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①界线A大致和哪一条线基本一致呢?界线A大致和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其主导因素是:降水。②界线B大致和哪一条线基本吻合?界线B大致与1月0°C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还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也就是和秦岭——淮河线基本吻合,其主导因素是:气候。③界线C大致和哪一条线基本吻合?界线C大致和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界线,也就是青藏高原边缘线线基本吻合,主导因素是:地势。课堂练习:见课件。作业布置:1.实践:画一张手抄报展示我们生活的地理区域主要有哪些地理特色。2.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 秦岭与淮河2.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3. 秦岭—淮河线以南和以北的地理差异二、四大地理区域1. 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2.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后反思】本节课可以多加入一点学生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怎样分析一个区域的主要特征,并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