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 东北地区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分布【学习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和“全国和东北地区部分农产品产量”表,说出东北地区农产品生产结构及其布局的特点。2.运用“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与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说出东北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特点。3.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说出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4.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说出东北地区工、农业的结构及分布特点;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指导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东北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特征。新课讲授:一、农产品生产基地出示农产品图片,猜猜哪些在东北地区。展示“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分布”,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归纳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规律。[结论]农产品布局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联系所学知识,阅读“黑土地”,引导学生分析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河流众多,分布广泛,灌溉水源充足。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物生长。黑土广布,自然肥力很高,适合农作物生长。组织学生完成P38“活动”,了解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及其在全国的重要地位。过渡: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在全国皆占据重要地位。二、重工业基地(一)发展工业的条件介绍“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引导学生说出东北工业是借助丰富的资源发展起来的;阅读P39“辽中南工业基地”,引导学生总结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较好的工业基础;独特的发展历程)。(二)工业特点读“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和主要工业分布”图,说出哈尔滨、长春、沈阳的主要工业部门,并分析工业特点。[结论]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三)工业问题及解决措施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2003年国家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主要问题:设备老化、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主要措施:加强技术改造、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提高环境治理。[谈一谈]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发展问题,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三、人口分布用“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一)人口分布特征“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分析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结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较少。(二)主要少数民族读“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其中满族是东北地区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借助P33“活动”,介绍鄂伦春族、赫哲族。四、城市分布(一)主要铁路干线读“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二)城市分布特点读“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找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大庆、齐齐哈尔、绥芬河、吉林、图们、鞍山、丹东等城市,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结论]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三)主要城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提醒学生阅读“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车间”、“沈阳故宫博物院”2幅图片及图下文字说明,并归纳出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城市的主要特点。借助P35活动2,介绍哈尔滨是一个具有“异国情调”的魅力城市,大连是一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措施,同时能分析原因。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及其布局特征;东北地区的工业特点、工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人口的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城市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城市。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6.2东北地区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分布【课后反思】本节课包括区域产业布局和人口城市的分布两部分。在区域产业分布部分重点以农业、工业为例进行了讲解,这部分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训练学生借助地图获取基本的地理信息能力。人口与城市的分布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如人口分布与城市、地形区分布之间的关系,城市分布与交通线分布之间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