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案

资源简介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学习目标】
1. 结合资料,说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 根据材料,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核心与两翼的经济发展状况,感悟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根据材料,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主题探究法、讲授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它。
新课讲授:
区域概况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长江三角洲地区行政区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 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总结:
1.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位于中纬度、亚热带地区。
2.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区。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扬州、嘉兴等。
3.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处江海 交汇之地,南北海岸线中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条件。
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因此这里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探究:河流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
总结:利: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等。弊: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河流给人类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同的河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类在利用河流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长江三角洲地区能够位居中国城市群首位,这与它的富饶、发达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它的核心城市--上海,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中心。
通过读图,认识“同城效应”与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作用。观看上海的纪录片,再次感受上海。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苏南部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城市构成长江三角洲的北翼,其中南京是北翼的中心城市。
浙江北部的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台州等城市,其中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中心城市。
课堂练习:
见课件。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课后反思】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最具典型而且影响深远的一个区域。本节教学设计通过时事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知识内容上,知识线条清晰,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爱学乐学,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